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2-2023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2022-2023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单的通知。重点扶持剧目包括国家话剧院的《山海情》、辽宁歌剧院的《邓世昌》、深圳歌剧舞剧院的《先行者》、福建省歌舞剧院的《红杜鹃》、中央歌剧院的《奋斗》等10部剧作。
通知中表示,2022-2023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采取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入选剧目的创排进度与质量、新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创演情况,实行“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确保工程质量。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将组织“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专家,对重点扶持剧目进行跟踪指导,跟踪指导工作实行艺术司、专家、申报单位、创作演出单位四方责任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根据创作演出单位提交的创排计划和专家指导时间节点建议,经与有关文化和旅游厅(局)、创作演出单位协商后制定具体的跟踪指导计划并实施。
(韵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
日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美育读本《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该书作者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新表示,在对女儿的艺术启蒙中,他打开了诗词与书画相契合相融通的欣赏之门,这样一部融通诗画鉴赏的美育读本也是为更多的青少年、教师和家长所编写,希望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本书中每一章节均由古诗而起,却不拘泥于古诗本身:由诗及画,以画读诗。书中所挑选的40余首诗词均是侧重贴近儿童生活和心理的中国古典名篇,如《游子吟》《相思》《别董大》等,而所挑选的绘画也皆是中外经典名作,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王新将这些艺术史精品与古诗名篇,跨时间、跨地区、多维度地结合,让为人处世与学艺相辅相成,融文人骚客的趣事佳话于美术作品的解读之中,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娓娓道来。
(张丽)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大讲堂
聚焦当代中国纪录片的
创作现状与未来发展
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第40期影视大讲堂“文化·历史与存在:当代中国纪录片的创作现状与未来发展”在线上开讲。
国家一级导演、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朱勤效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卫防等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中国纪录片的创作现状与未来发展这一话题,与主讲人展开对话。大讲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孙承健主持。
朱勤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实践经验和体会,他从纪录电影的制作流程、前期策划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纪录电影的创作以及纪录电影的现状和趋势等方面全方位解读纪录电影创作的发展现状及前前后后。
他认为,当前纪录片的创作已呈现由事业向产业转化、计划和市场并行、国内向国际转化、集体向个体转化、选题取向多元化、播出平台多元化等多种趋势。
(郭海瑾)
贾平凹长篇笔记小说
新作《秦岭记》出版
著名作家贾平凹新作、长篇笔记小说《秦岭记》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贾平凹的第19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第一部以“秦岭”命名的作品。
无论小说、散文,贾平凹所写故事,皆发生于文学地理意义上之秦岭南北。这一次,贾平凹重返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岭大山,携带《山海经》和《聊斋志异》等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基因,将秦岭里的物事、人事、史事悠悠道来,奉献出一部在心里累积经年的秦岭山川草木志、动物志、村落志、人物志。“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在写秦岭,写它历史的光荣和苦难,写它现实的振兴和忧患,写它山水草木和飞禽走兽的形胜,写它儒释道加红色革命的精神。先还是着眼于秦岭里的商州,后是放大到整个秦岭。如果概括一句话,那就是:秦岭和秦岭里的我。”贾平凹说。在新书中,贾平凹破除文体疆界,自觉承续中国古典文本传统,又在意趣笔法上自成一格,记录万物消息,感通天地气韵。
(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