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晶
五月,朝气蓬勃之月;五月,青春奋发之月;五月,劳动向上之月;五月,是属于青年的荣耀之月。
18岁参加工作,19岁获得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飞”)青年组第一名,24、25、26岁分别获得沈阳市、辽宁省、全国技术大比武本专业的冠军,28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9岁成为航空工业最年轻的首席技术专家,34岁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35岁担纲全国青联副主席……尤其让方文墨自豪的是,他已两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在方文墨“开挂”人生的背后,是他夜以继日的苦练——
一把小锤“敲打”终身
在方文墨的手提包里,常常装着一把精致的小铁锤。这把小铁锤一头尖锐、一头方圆,是多种几何体的复合体;锤柄侧弯,一边有适应手指的起伏,握起来十分舒适。这把铁锤从锤身到锤柄,都是方文墨纯手工制成的。虽不内行,但记者也能看出这把小锤的精巧。方文墨说这把小锤对他意义非常。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1984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技术工人家庭的方文墨,从小就把同院的尉凤英奶奶作为自己的偶像。“大人们说尉奶奶是‘毛主席的好工人’,有那么多人尊重她、爱戴他,从小我就想长大后也要成为像她一样的‘好工人’。”
在方文墨的记忆里,小时候节假日经常陪父母在工厂加班。坚硬、冰冷的机床和工具对于方文墨来说,有一种不可言表的亲切感。年满15岁,初中毕业,他并没有像大部分同龄人那样选择读高中,而是以相当出色的成绩考取了沈飞高级技工学校。
半个月后,钳工老师给每位学员发了一块毛坯料,让大家动手做一把铁锤。出生于技工家庭的方文墨,知道这件事儿并不简单,“对于学员来说,要手工把毛坯料改成铁锤的形状,手掌不打几个大血泡、不脱两层皮根本不可能。”学员方文墨耍了个小聪明,他央求在工厂里的叔叔给自己做这个作业。
当方文墨把作业交给老师,换来的却是一句:“直接扔进垃圾桶。”老师对方文墨说,“这铁锤至少是有15年钳工经验的老师傅做出来的。孩子,你才15岁,未来还有很长的时间要工作。你必须要想好,以后是这样糊弄上级、糊弄自己,还是踏踏实实把技术学到手?”
那一夜,方文墨没有睡。他想起了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好工人”“造飞机”。而后的三年,方文墨除了上学就是练习。“一直到现在,除了工作和学习,我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方文墨以班级第一的成绩从学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20年过去了,方文墨不知道又做了多少把小锤,而他心中的那把小锤却时刻“敲打”着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
刃发于硎 常砺则利
一心想要造飞机的方文墨,阴差阳错被分配到集团下属的烟草机械厂。他满心懊恼,没有逃过自己师父的眼睛。师父说:“只要你愿意,在哪儿都能练就好技术,练好了技术,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
一段时间后,方文墨的勤学苦练打动了师父,“我把我毕生所学都交给你,你大胆去做。”师父的鼓励,让方文墨更加精心于“创作”零件,一年半后,就可以做出“漂亮的活儿”了。
这时,师父再次告诉他,不能止步于眼前,要把眼光放到更远的地方,全省、全国甚至全球。
“我要做全国最好的钳工。”一天全家人吃晚饭的时候,方文墨告诉爸妈。同样是技术工人的父母知道这条路有多难,但他们没有打击方文墨,而是为他买来价格不菲的电脑,500多元的进口钢锉一买就是几十把。
电脑制图加手工操作,方文墨一面练习技能,一面完成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其间吃了多少苦,爸妈都看在眼里,他们将家庭全部的积蓄用来支撑孩子的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岁开始,方文墨开始在钳工圈里崭露头角;但也是从20岁开始,方文墨遇到技术提升的第一次瓶颈。
方文墨告诉记者,钳工是当下在所有工业生产中仍然需要手工实现的工种,它的基本功包括:锉、锯、钻、铆、钣、修、研、配……而他自己最为精通的就是锉。那时候,方文墨已经极尽可能地在锉的精度上实现最优。而就在这个时间段,他得知国内外还有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高手,而他却无论如何也难以提升了。
那是一段“食肉无味”的日子,尽管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全厂已拔得头筹,但怎么能达到国际水准呢?接下来,又是夜以继日地苦练。三年后,方文墨终于突破了自己的极限,锉工精度持续提升,他也接二连三地获得了各种大比武的冠军。2013年,方文墨终于如愿以偿被调入沈飞核心部门,并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方文墨班”;而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墨精度”远远超越了机器所能达到的精度,成了钳工领域无数追梦青年的标杆。
“好的工具都是自己改进和创造的。”而今,随着工、量具的不断改进,“文墨精度”还在以超乎想象的数值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大国工匠 当为名师
拥有18项技术专利的方文墨,目前致力于新材料多学科在加工制造技术方面大的综合应用。当问起方文墨当下最关心的事情,他说希望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走上逐梦青春、为国奋斗的道路。
方文墨在今年辽宁省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大力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结合职业教育,建立工匠课堂,开启“工匠+职教”模式;结合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传帮带和新型学徒制,开启“工匠+工作室”模式;结合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将工匠的手工技艺、绝活融入自动化、智能化,建立工匠标准,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精高效高质量阶段迈进,开启“工匠+智能+标准”模式。他要做的,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精深的技术、获得向上的力量。
在工业生产中,多一分精细就能够使得零部件在耐磨性、抗腐蚀性、抗疲劳性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我的徒弟中,现在已经有3人在专业技术方面是全国冠军、7人是辽宁省冠军、12人是沈阳市冠军。”方文墨说,“现在沈飞为我成立的‘方文墨工作室’向全集团的年轻技工开放,我将所有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平均一年多,他们就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生产。这些年轻人才是大国工匠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