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凌云 通讯员 但宇
“对全区未成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掌握不全面。”“未成年人接受心理辅导意愿不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建议政府牵头,在学生、家长、学校、医院的共同参与下,对全区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摸排。”“要多从未成年人的角度、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落实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聚焦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工作,一场由界别委员和行业专家“把脉问诊”并“对症下药”的界别协商会日前在重庆市渝北区政协举行。
繁花根下有沃土。这次协商是区政协界别工作的一次“成果验收”,其背后离不开区政协在搭台建制、厚植界别协商理念方面作出的努力。
搭建工作平台,推动界别工作提质增效,是渝北区政协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2月,区政协召开界别工作会议,从强化阵地建设、组织保障、财务保障、统筹协调、联系指导五个方面着手,就如何开展好界别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让协商议政在界别、服务群众在界别、困难问题找界别的理念厚植于政协委员心中。”渝北区政协主席邓孝明强调,要把界别委员组织起来,在各界别牵头单位设置界别委员活动室,每个界别在镇街确定工作站,经常性开展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界别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区政协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的意见》《界别委员之家工作规则(试行)》等工作制度,要求各界别按照有活动场所、有标识标牌、有工作制度、有办公设施、有学习资料、有履职档案的“六有”建设标准,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界别委员之家”建设。
此外,区政协还将“界别委员之家”建设工作纳入政协领导班子分工联系范畴,建立召集人制度、界别牵头单位与专委会共建机制,强化工作指导和联系服务,多渠道、多手段指导委员之家选点、创建、运行和管理。
如今,22个界别工作单元正在合力推进“界别委员之家”建设,协商、视察、调研活动陆续开展,界别委员的归属感、责任感显著提升。
“有‘家’的感觉真好!” 区政协民革界别委员之家建好后,民革界别委员周忠感慨道:“我们这个‘家’,制度健全、设施齐备,委员们可以在‘家’中学习、议政、履职、联谊,相信委员们建言资政、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