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养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辽宁省政协加强黑土地保护专题协商会小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6月11日   第 04 版)

本报记者 王金晶

辽宁省黑土区面积约为2800万亩,约占辽宁省耕地面积的37.8%,占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的10%左右,对辽宁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与国民经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政协日前召开的“加强我省黑土地保护”专题协商会上,与会的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负责人介绍了黑土地保护工作的现状。

尽管近年来辽宁省在黑土地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黑土地“变薄”“变硬”“变黄”“变瘦”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把耕地中的“大熊猫”“养好”,辽宁省政协委员和专家们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先进农业技术应用促进黑土地保护是委员和专家的普遍共识。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主任卢江宁认为,应打造一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格化的农机推广体系;重点推广工程、农艺、生物等复合技术模式和措施。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邹洪涛则建议,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通过大数据精确、高效管理,适时为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调整、为黑土地保护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构建分类治理的保护技术模式。省政协委员、民建铁岭市委会主委刘雅晶建议,尽快组建省级黑土地研究中心,深入开展科技示范带及示范点建设活动,完善农业现代化建设标准,引导农民购置保护性耕作农机具,有效推进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针对黑土地保护,有没有先进的技术和模式可以借鉴和推广呢?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庆林介绍了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利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快速热解创制生物腐植酸的专利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破解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偏低难题。他建议,将这一技术与辽宁省土壤微生物制剂及生物酶制剂方面的专利技术结合起来运用,以改善土壤质量。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闫巧玲则建议辽宁省构建和推进兼顾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辽河模式”,全面评估辽宁省黑土退化程度现状和退化风险,明确黑土分区-分类-分级的可持续利用模式,构建黑土地保护的生态安全屏障,形成黑土地“高效保护-精准利用”的全链条模式。

此外,委员还提出要对于不利于黑土地保护的耕作行为要予以制止和纠正。省政协委员、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姚彦林在调研中发现,黑土地退化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业面源污染。为此,他建议积极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严控农药使用,强化地膜回收利用技术,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6位专家的29条具体建议,引起了与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副省长王明玉当即表示,会后还要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就相关建议进行研读、细化,积极推动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省政协主席周波强调,黑土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持续深入开展下去;坚持问题导向,扩大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黑土地保护,强化社会力量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黑土地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2022-06-11 王金晶 ——辽宁省政协加强黑土地保护专题协商会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5823.html 1 “养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25,8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