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吕婉莹 通讯员 菅海霞
6月初的内蒙古,天高云淡、草色青青,各农牧区一派繁忙景象。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自治区下辖的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旗)迎来了10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国家队”。
“我被选为国家科技特派团示范户”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农牧民正在抓紧播种牧草。沈海云是星耀镇马毡匠沟村种养殖大户,60多头牛、200余只羊的饲草料主要来源于100多亩饲草地的收成。
“我被选为国家科技特派团示范户,有30亩地按照刘教授的指导种植。”沈海云对自己的示范田充满期待。他口中的刘教授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牧区混播栽培岗位骨干成员、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刘志英,担任正镶白旗国家科技特派团团长。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给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今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6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向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派往内蒙古自治区的10支队伍由从国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有企业等单位挑选的190名科技人员组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设立联络服务办公室,会同农牧、科技等5个部门及各相关盟市、旗县,建立三级联络员和召集人协调机制。在3月召开的全区科技特派员联络工作视频会议上,来自天南地北的科技人员之间、特派团与自治区之间、特派团与帮扶旗县之间建立联系,并于4月确立帮扶计划。
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每个国家科技特派团设立5至8个产业组,集中20位左右不同产业背景的对口专家,按照各地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三年服务计划,通过实地指导,以及视频、电话、微信等方式向农牧民传授技术。刘志英率领的科技特派团主要在牧草、肉牛牦牛、西甜瓜、大棚蔬菜及肉羊5个产业开展科技帮扶。
5月22日,刘志英带着科技人员来到正镶白旗,走嘎查、进村庄,与农牧民促膝交谈。她发现当地农牧民种植的牧草亩产量平均只有300斤,提高牧草产量是农牧民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牧草种类、牧草品种、播种过程详细了解后,她选择5户农牧民饲草地作为示范田,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优化等方面进行示范指导。
“我们想先在村里选择一些示范户进行培养,再由他们来带动周边农牧民科学种植和养殖,明年示范户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刘志英说。
6月初,沈海云收到科技特派团赠送的700多斤草籽,刘志英来到他家,帮助他采用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的方式将草籽种到地里。
刘志英表示:“预估采用优良品种和新方法种植的牧草亩产可以达到300公斤,是原先的两倍。”
借力科技“东风”培养乡土人才
乌兰察布市是马铃薯种植大市,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尹玉和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乌兰察布综合试验站站长,担任化德县科技特派团团长。4月以来,尹玉和每两周就会去一趟化德县,走村进户,选种子、查苗情、看长势,在田垄上实地解答种植户的问题。
“覆膜的土豆,及时观察,发现苗子顶不上来,要把地膜拨开直径10厘米左右的窟窿……”最近正是土豆出苗的季节,尹玉和来到种植户的地里查看出苗情况。他把地膜上的覆土拨开,手把手向种植户传授查苗技巧。
多次向尹玉和请教过的化德县土豆种植大户王自力感慨道:“蹲在地里手把手地教,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都讲到了,针对今年气候干旱,还指导我们旱作保苗的办法,今年的出苗率从去年的80%提高到90%以上。”
尹玉和带领的化德县科技特派团主要在土豆、小麦、牧草、肉羊、绒毛用羊五个产业开展指导。化德县气候寒凉,水源匮乏,今年又遇上旱情,小麦种植户王金根据科技特派团的指导改种了燕麦草。“以前遇到类似情况,收成很少,今年按照科技特派团的指导,打算6月25日改种燕麦草,能保证收入不降低。”王金说。
尹玉和表示:“以国家科技特派团帮扶为契机,我们要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平台,尽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国家科技特派团所在的盟市、旗县,当地都组织了本地科技人才配合工作。“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也组织了自己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一方面配合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工作,一方面培养自己的人才。”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锡林郭勒盟科技局局长张艳臣介绍,锡林郭勒盟盟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遴选7名科技人员组成盟科技特派团,与正镶白旗科技专班人员融入国家科技特派团各产业组,协助国家科技特派团开展工作,并学习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
据了解,内蒙古科技厅于2021年印发《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引导高校院所组建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开展下基层服务。随着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到来,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科技厅、农牧厅、乡村振兴局共同出台《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选派科技人才与当地技术人员协助国家科技特派团工作,发挥国家科技特派团传帮带作用,着力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我们每年组织选派科技特派员4000人左右、‘三区’科技人才800人左右下沉基层一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牧民收入、产业贡献和社会财富。”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孙俊青介绍,预计到2025年,内蒙古将建成县域科技特派员服务站100家以上,带动科技服务覆盖内蒙古所有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