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金诚
“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能源端,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提高产业投入产出率,减少浪费。”6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会上,郭跃进常委开门见山直言。
近年来,我国将能耗强度、总量控制指标列入考核范围,近10年能源弹性系数逐步下降,能耗强度持续降低,进步有目共睹。但同时,我国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郭跃进表示,绿色低碳发展的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极强,应高度重视系统协调、全过程考虑,算好总体账,把握好政策平衡点;绿色低碳发展与消费直接相关,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会增加消耗,应注重运用政策手段、价格机制进行调节,鼓励合理消费,反对不合理消费。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李秀领认为,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必然呈现渐进性和动态调整的特征。“‘双碳’起步阶段需要精心把握,搞好相关顶层设计。”他建议,加强碳监测、碳计量和碳定价等基础工作,为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基本支撑,加强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激励约束并举,平衡多重目标,增强政策的科学性、适应性,促进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相向而行、一致行动。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支树平常委期望全社会更加注重运用质量思维方法,统筹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强化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抓住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强化计量和标准引领,加大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加快节能减排标准更新升级,特别是严格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准入,夯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强化绿色产品认证,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认证结果推广机制,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入手,增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张道宏常委建议,加强银行金融机构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将绿色低碳项目新增贷款或贷款占比纳入年度考核,完善绿色低碳项目知识产权、专利的评估体系,增强其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拓宽绿色低碳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渠道,加速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降低其上市门槛,优化并购、重组制度,最大程度释放优质资产再融资的潜力。加大针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将其纳入地方专项债支持范围,提供中长期的信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