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发言摘登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

我国非遗学建设管见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6月28日   第 03 版)

我国少数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已经进入到冷静保护与理性传承并举、通过传承强化保护、通过保护守正创新的新阶段。为建设好发展好我国非遗学,建立起科学、完备、合理的非遗学学科体系,进一步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好中华各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议:

一、明确非遗学概念。明确它的内涵是中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研究的学科;它的外延是相关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学问。做到定性定位,内外分明,主次清晰,古博今通。

二、明确学科范围。限定非遗在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习俗、民间技能四大类。

三、明确学科结构。分别建立教学与学术两个体系、两支队伍,产出两种成果,并互为条件,两轮驱动。

四、做好资源整合。以中央到地方的有关协会、学会、中心等为主干,有效聚合有关院团、校社、馆所、传媒的教学与研究人才,释放资料、信息、平台的力量,建立起中国特色的非遗人才培养、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理论研究、传播交流体制。

五、尽快建立评价体系。在联合国有关公约、国家有关规定下,结合中国非遗实际,从现实需要出发,制定规则,建立标准,确保中国特色非遗学的规模、水平、质量、特色、品质。

六、构建合理布局。作为土地的、民众的学问,非遗学科教学研究点应更多考虑分布于地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研究上重视理论模式的构建、学术话语的创立、学术流派的育成。

七、注重学科机构支撑。以教学、研究、传播、交流、开发作四梁八柱,建立一批中专、大专院校,或在现有大专院校设置一大批中心、系科、所室,独创产、学、研发相结合的新学科建设模式。

2022-06-28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6637.html 1 我国非遗学建设管见 26,6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