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裕
2022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110周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物的保护研究传承,国家博物馆于近日推出系列展览罗伯昭捐赠展、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等系列重磅展览,从藏品征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三个方面讲述国家博物馆110年来典守文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历程。
其中,“薪火赓续——罗伯昭捐赠展”以罗伯昭先生“全部藏泉,公诸邦国”的爱国义举为主题,精选罗伯昭捐赠文物珍品170件(组),通过“泉坛巨擘 沐园寄怀”“爱国义举 垂范后世”“不负重托 笃行致远”三个单元,系统展示罗伯昭的重要钱币收藏和学术研究工作,展示国家博物馆在钱币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既彰显和铭记一代名家化私为公的奉献精神,引导观众切身感受前辈先贤热爱祖国、心怀天下、热心公益的高风亮节和赤子情怀,也展示和见证国家博物馆从筚路蓝缕到走向辉煌的历史脉搏。
“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以国博百余年考古发展历程为线索,用240余件文物及相关考古资料展现国博考古工作百余年来的丰硕成果。1921年,河北钜鹿宋城的发掘,揭开国博百余年考古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博考古开始以田野考古为主,后陆续开拓水下、遥感与航空摄影等考古领域。百余年来,国博考古跟随时代脉动,勇于自我调整,成果喜人;国博考古人艰苦奋斗,形成了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暂定名)以文物保护工作为主题,坚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策展理念,系统梳理了国家博物馆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不同时期文物保护的特点与成就。引导观众通过展览认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的流程,了解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感受到国力强盛、民族复兴给文物保护事业带来的显著变化。
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再次携手多家博物馆举办“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在线展示活动,不仅包括20余个国家的国家级或知名国外博物馆,还包括国内10家博物馆,30余位博物馆馆长将带领全球观众云游博物馆,并亲自讲解重要的馆藏文物,共享世界文明之美,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同时,国内博物馆将一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第二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围绕“变局与坚守:博物馆的时代责任”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助力全球博物馆把握和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馆庆期间,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通过来自意大利的308件(套)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青铜器、雕塑、陶器、钱币等珍贵文物,展示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同时,还将举办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展示中、韩、日古代的青铜工艺之美,系统呈现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礼仪文明与科技艺术成就。
此外,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已经于2022年6月8日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系统阐释中国古代饮食的发展变迁与文化内涵,让世界了解和感知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生趣。
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重要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收藏有140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此次馆庆期间将编纂出版《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册、《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家丛书》。
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册撷取国博馆藏精品文物,代表性地展示了自远古至当代中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古代部分近400件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书画、画像砖(石)、杂项等大类,近现代部分涵盖100件文物精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家丛书》首批出版沈从文、史树青、俞伟超、苏东海、王宏钧等5位名家文集,每位名家单独成卷,卷下分册。丛书选取名家学术生涯中代表性的、在其学术贡献中成体系的著述重新编排出版。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展示研究成果、切磋学科理论、传播学术讯息、扩大学术视野,国家博物馆将推出7场系列学术论坛,涉及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服饰、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中华文明起源与脉络、近现代历史文物、文物科技保护、智慧博物馆建设等主题与方向。届时,各学术论坛除国内各领域专家外,还将有来自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领域专家在线参加论坛。
为期一个多月的7场学术论坛,将从多维度、多视角、多领域为文博界带来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