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营周刊

绿色科技赋能城市建筑行业创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08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吴志红

建筑行业从业人数多,涉及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与民生关联度高,对于“六稳”“六保”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届政协委员、海淀区建筑行业协会会长张轲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虽然京津冀地区建筑行业持续增长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建筑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步伐慢等短板。“应结合京津冀区域特点,用科技赋能推动城市群建筑行业创新增长和发展。”

张轲认为,目前,京津冀三地都提出了要实现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通过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支持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群的构想。京津冀建筑行业应该抓住宝贵的战略机遇,用科技赋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建筑行业也成为京津冀地区一张充满科技含量和活力的亮丽名片。

在他看来,绿色建筑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绿色建筑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需要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居住使用空间。京津冀建筑行业应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在全国率先做出示范。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和装配式产业化技术。例如,进一步扩大绿色评价二星、三星建筑物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大力推广雨水回收和水处理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新型保温防火材料;主动开展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中采用高效节水器具和室外蓄水铺装,在存量建筑空间资源利用时进行能源管理和资源消耗定额管理,大幅降低公共建筑的水电能耗和碳排放;推广装配式产业化建造技术,提高新建高层住宅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实现国家提出的2035年前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积极推广减震隔震技术。张轲指出,京津冀地区人口基数和房屋建筑面积基数大,建设年代跨度大,需要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减震隔震技术的推广必将成为京津冀地区建筑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议用5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和城市房屋自然灾害普查的文件要求,开展50至200个减震隔震工程项目示范,推动京津冀地区在减震隔震领域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他说。

三是不断拓展数字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在京津冀地区推广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大力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把不涉及公民隐私的相关行业重要数据进一步纳入“城市大脑”数据库,为大数据分析和行业管理、指挥调度提供真实数据支撑。

2022-07-08 吴志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251.html 1 绿色科技赋能城市建筑行业创新 27,25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