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谨
齐爱云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秦腔“四大名旦”之一。在很多年里,各类晚会想找一位最能表现戏曲水袖魅力的演员,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齐爱云,于是她在新年戏曲晚会和央视的春晚上多次亮相,她的水袖独步天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水袖是戏曲表演标识性的手段,尤其是旦行演员。其实水袖在戏曲中广泛运用的历史并不长,至于齐爱云她们用的超长水袖,完全是近几十年里戏曲艺术家的新创。梅兰芳在《天女散花》里用了长绸,但并不是水袖。现在戏曲舞台上常见的长水袖是李德富先生的发明,他早年辗转在几家不起眼的小剧团唱京戏,20世纪60年代被聘到陕西艺校任教后,突发奇想,开始精研戏曲水袖加长后的表演,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举办了全国性培训班,各地很多剧种的优秀旦行演员都来向他学习长水袖表演。所以,20世纪80年代后,长水袖才开始风靡全国。齐爱云的长水袖也是李德富先生教的,不过她是李先生一对一单教的,加上她肯用功,悟性高,所以学得更扎实,长水袖的表演也有明显的优势。她在秦腔传统戏《打神告庙》里,就用了长达七尺的水袖,而在秦腔改编的梅兰芳经典剧目《嫦娥奔月》的表演中,为体现与强化嫦娥奔月时的动感,她把水袖加长到一丈,那水袖简直就像是长在她身上一样伸缩自如,翻飞出无数花样。戏曲旦行演员的水袖运用,有抛、翻、抖和旋子等多种多样的手法,很符合戏曲的抒情特性,但是长至七尺到一丈的长水袖,这些手法就不易运用了,更重要的是远端控制的借势与心法。此外,观众眼里水袖薄如蝉翼,但是加到那么长,仍是有重量的,长水袖的表演对演员的体力是直接考验,齐爱云能把长水袖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正是由于她看似柔弱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齐爱云12岁考入陕西省戏曲学校,她是“文革”后刚刚组建的这所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当时各地市戏校有一定基础的学员都来报考,竞争很激烈。齐爱云有幸被录取了,但是对她而言,人生的磨炼才刚刚开始。她入校时是零基础,身手都还是僵硬的,明显比那些有几年练功基础的同学落后一大截。为赶上进度,她经常约上几位要好的同学练“私功”,最夸张的是,有段时间她经常蒙着被子睡觉,同学们一直没有察觉,在被子下的她其实是以劈叉的姿势睡的。就这样她进步神速,在学校负责业务的副校长、当年以一出《游西湖》享誉全国的名家马蓝鱼看中了她,亲自为她教戏。马蓝鱼老师为她选择的开蒙戏,就是《游西湖》里的《鬼怨》。齐爱云学会了《鬼怨》,接着又学了《杀生》等青衣重点剧目,其他老师也争相给她传授技艺。
七年坐科,齐爱云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西安市五一剧团,那是秦腔界最好的剧团之一。在五一剧团她遇到了第二位恩师——团长李爱琴。李爱琴是秦腔小生名家,她教给齐爱云的不是戏,而是艺。那时,齐爱云从跑龙套开始,逐渐有一些小角色,最后成为和李爱琴演对手戏的搭档。和李爱琴老师搭档的这段时间,她的表演艺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经过与名家同台对戏的演出,才真正明白在舞台上演员之间如何相互交流和激发。好戏要靠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这种默契只有在舞台上实际演出才能掌握,尤其是和名家同台,更是受益无穷。
齐爱云还得益于另一位秦腔名家肖玉玲的指导,这是她第三位恩师。如果就演唱的风格而言,其实她更接近于肖派,她从肖老师那里,学会了如何唱出韵味。一般人都感觉秦腔的表演风格大开大合,酣畅淋漓,但秦腔也可以有委婉细腻,肖老师着力开掘的就是这一路向,并卓然成为大家。齐爱云总是说,她的嗓音条件并不算突出,通过向肖老师求教,她逐渐明白了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获得观众的认可。肖老师给她的最重要的教益,就是努力发现自己和成就自己。
齐爱云不仅是位优秀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她在从艺数十年的经历中,还形成了对戏曲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她向前辈学戏,从来不死学,而是能举一反三,学到的远不止是表演技艺,更有对表演艺术的理解,并且借此形成自己对秦腔表演艺术的认识。她曾经举例说,她在1990年左右就向马蓝鱼老师提出想学《宇宙锋》,没想到居然被一口拒绝。她当时并不理解,戏曲行有句俗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前辈艺人教学生时难免要留一手。她不明白向来对她倾囊以授的马老师,难道也要留一手吗?十年后她又一次向老师提出要学这出戏,又一次被拒绝,老师的回答仍然是:“拿不下。”又过了十年,有一天马老师忽然主动提出要教她《宇宙锋》,从此之后,每天上午8点左右开始,马老师一点一点细细给齐爱云说这出戏,就这样整整教了3年.这3年里齐爱云逐渐领悟了《宇宙锋》的丰富内涵,也终于明白当年老师为什么说她当时还“拿不下”。当齐爱云终于把这出戏搬上了秦腔舞台,演出的成功对她的启发远不只是多了一出戏,更让她明白艺术进境的规律——有些戏年轻时候可以演,而有些戏,比如《宇宙锋》,只有到一定火候才有可能把握。
齐爱云现在演传统戏,装扮上基本都选择传统装束。她说年轻时姑娘爱漂亮,扮戏时都喜欢穿新设计的古装,进入成熟阶段后,老师就说《焚香记》这样的戏,女主人公敫桂英是应该“大扮”的,新设计的古装虽然能体现女演员的身材,也因为去掉了线尾之类“零碎”,所以便于表演,但终究缺少一点古代女子端庄典雅的气质。戏曲传统服装是几百年来艺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戏曲人物体现的古典美的重要载体,舍弃了这些,戏曲的美就不完整了。她对戏曲美学的这些认识是通过实际演出体现出来的。
齐爱云经常说,她一生中最幸运的是遇到了三位好老师,而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她自己对艺术近乎偏执的热爱与专注。齐爱云的天性里有着对成功的渴望,她很要强,这让她的生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同时这股力量也投射在舞台上,让她所扮演的戏剧人物有光彩、有激情、有震慑力。不落人后的好胜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是外向的,为争名夺利不惜投机钻营;另一种是内向的,是在自己身上使劲,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齐爱云就是这后一种,她对自己十分苛刻,从跨入戏曲这个行业时起,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几十年来从未停止练功,是秦腔界最能吃苦的演员之一。她也把这归功于老师的严格要求,她说,从小学戏,老师从来没有夸过,总是指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这些批评给她压力但也是动力,始终促使她不懈努力。齐爱云的人生历程就是时刻自我反省,永不满足,才让她的表演艺术不断提升。
近年来齐爱云创排了《焚香记》,以周至县剧团为班底创排了《关中晓月》,与陕西富平县阿宫剧团合作上演了现代戏《红绡林》。尤其是郑怀兴编剧的《关中晓月》,无疑是秦腔界近年里最优秀的新创剧目之一。她始终坚信秦腔的舞台上有她的位置,只要做好自己,总是会有机会的。舞台艺术是有灵性的,所以需要表演者持一颗宁静的心,唯有宁静才能通灵。她说她最初的志向并不是唱戏,而是读书。多年来,齐爱云很少与人交往,低调从容,她的生活内容就是练功与读书,就是秦腔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创造。
看齐爱云的水袖,翻飞狂舞,风格张扬,水袖背后却是她的执着与淡定。这也是戏曲艺术赓续的秘密,有这样的表演艺术家,秦腔乃至戏曲就会永远精彩。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