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寿君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以核电为基荷,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融合发展、协调互补,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能源产业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大要求和长久研究方向。
由于风、光、核、水等清洁能源在发展中各有优劣,未来的能源结构将是多种清洁能源协同发展的格局。高比例的风电光伏出力严重受气候影响,在无风无光的极端条件下,瞬时出力可能不到装机容量的10%甚至1%,单靠储能等调节性电源,无法支撑起巨大体量的电力供应,对电网供应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双碳”目标下,煤电被逐步淘汰或大幅削减,水电所剩可开发资源有限,而核电具有清洁低碳、出力稳定、边际成本低等特征,可以有效替代煤电,承担起保障或增强电力稳定供应的重任,有效推动其他清洁能源共同发展。
当前,我国清洁低碳能源各方面发展条件日趋成熟。从技术成熟度上看,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低碳能源技术不断进步,电化学储能、绿氢等技术日臻成熟,再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助推,为发展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体系,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技术条件。从市场竞争力上看,风电、太阳能投资成本不断下降,当前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核电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在开展经济性优化,长期来看新建核电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从我国能源发展形势和发达国家低碳转型经验看,核能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是能源和电力统筹发展的战略性保证。因此,需加快构建核能与其他清洁低碳能源的协同发展机制。通过风、光、核以及储能等多能互补协同,打造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一是明确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基荷主力电源地位,并制定核能长远发展规划。目前,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驱动下,核电的基荷电源作用进一步凸显。建议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与多能协同发展为牵引,在国家层面明确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基荷主力电源地位。制定与“双碳”目标相匹配的核能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推动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围绕推动核能适应并成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基石做好整体布局,尤其是在高比例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内陆地区,结合跨区域电网通道规划,启动建设核电项目,构建以核电为基荷电源的能源供给体系,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电力输送能力。
二是探索形成“风光核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风、光等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并网容量增长迅速,各种电源间的联合运行和协调控制,成为现代电网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建议打造“风光核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以核电站为中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风光核储”的互联互通、协同调度和智能控制,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区域智慧能源互联网,充分挖掘核电在我国清洁能源体系中的支撑带动,以及在电网中的协调平衡作用,有效推进多种清洁能源形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我国安全高效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
三是推进核能与制氢的联合发展。我国核能制氢已经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利用核电、核热与清洁能源耦合制氢前景广阔,特别是高温气冷堆制氢有望成为我国制氢产业领先世界的突破口。当前正是加强核能制氢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时期。建议将核能制氢作为国家氢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筹考虑、系统谋划。加大核能制氢技术研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温气冷堆高温热解制氢技术研发,为大规模制氢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核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