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让人才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

——基于江苏省与南通大学的实践思考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3日   第 10 版)

全国政协委员 施卫东

南通大学是一所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的百年老校。我结合学校的做法,谈谈对“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的思考建议。

地方政府向用人主体授权,充分落实用人单位的自主权

近年来,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明确在规定总量范围内,由高校自主确定用人计划及用人标准。这些举措有力落实了用人主体的用人自主权,方便了高校自主招聘人才,可谓“真授权、授到位”。受益于用人自主权下放,南通大学近三年顺利引进了博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500余名。

持续推进职称改革,逐步下放职称评审权。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率先下放了包括南通大学在内的全省66所本科院校和9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权。这为江苏众多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活力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空间,有效破解了包括高校在内的基层用人主体引才、育才、留才的终极难题,切实做到了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

在积极落实“破五唯”要求方面,江苏省在改革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作为,开辟了高度个性化的人才评价绿色通道,为用人主体在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方面“添薪助燃”,也为各类人才的成长与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学校:落实决策部署,激发人才积极性

改革各类经费管理方式,放大人才经费支配权。学校出台政策,将项目直接经费中的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打通使用,不设比例限制。无论是纵向科研项目还是横向科研项目,如需调整预算的,无需层层审批,均可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提出预算调整方案,报送财务处直接调整。学校对项目结余经费管理进行改革:对于纵向科研项目,如已经通过结题验收的,明确结余经费全部留归项目组,用于项目的后续研究或全新探索。

优化各类审批流程,为人才发展提速增效。学校充分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一是不断优化经费报销流程,二是优化科技人员出国管理流程,三是建立高效、便捷的采购平台。学校升级“南通大学物资采购平台”,简化了科研物资采购程序,缩短了采购周期。

鼓励各类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学校取消专利转让、许可最低限价条款,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成果转让收益分配方式;出台《南通大学科研项目认定办法》,对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承担的项目和经费进行认定,视同相应等级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方面同等对待;职称评审中设立社会服务型岗位评价标准和破格评审标准,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突出的人员,在职称评审时予以倾斜。

这些举措一方面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了出来,另一方面也很好地破除了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束缚科研人员手脚的制度瓶颈,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问题建议:完善政策 优化评价

加强政策衔接,打破制度梗阻。江苏的科技改革政策除了涉及教育、科技等部门以外,还涉及审计、税务、市场监管等相关管理部门,这中间存在一个整体联动的问题。各部门在人才松绑这个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衔接,统一执行标准。

优化高校评价,真正为人才松绑。尽管从国家、到地方、到高校,都能清醒认识到人才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与迫切性,江苏以及我校也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但政府对高校的综合评价最终还是落实到一些具体指标上。如何将对人才的评价与对高校的综合评价进行有机的统一,需要进一步关注。

(作者系南通大学校长)

2022-07-13 施卫东 ——基于江苏省与南通大学的实践思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525.html 1 让人才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 27,5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