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意亮
“当务之急是要重振信心、稳定预期,企业迫切希望政府能推出一批针对性强,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的政策措施……”
6月29日下午,陆月星常委的一席发言,揭开了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十五次常委会会议围绕浦东新区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专题议政的序幕。
在常委们看来,浦东顶层设计完善、基础积累厚实。常委们也毫不讳言浦东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仍有“短板”:产业规模“不够大”,龙头企业“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不够硬”,区域吸引力“不够特”。“对标国内外最高水平,‘四个不够’的关键还是浦东缺乏产业规模大、具备产业细分领域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陆月星如是说。
危与机总是并存的。本轮疫情对上海乃至全国的营商环境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世界银行全球评估也由“营商环境”向“宜商环境”转变。如何“宜”?游闽键常委认为,浦东作为引领区,要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上下功夫,以包容、文明的法治环境吸引企业与人才,以“柔性执法”的司法温度,激发商事主体的创新活力,对标国际标准,提升基层人员的执法水平,以适应引领区发展。
筑好巢,如何引来凤,最终留住凤?“加快创新突破,以人才发展引领浦东引领区建设。”毛大立委员提出,先行试点外国高端人才审核权限下放、科技人才居留许可、签证便利、长期居留、外籍人才科技创业、人才所得税支持、统一证件编码规则等政策。“不能等啦,要让‘直通车’抓紧通车。”毛大立说。
地利了、人和了,那天时呢?“天时还是靠人‘造’。”陈启宇常委提出要以浦东为支点,撬动全国资源。在他看来,生物医药产业是推动浦东引领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的重要先导产业之一。
“当下,我们需要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各兄弟城市打好‘配合战’。”陈启宇说:“苏州、杭州、无锡等城市具有各自的产业链优势,浦东既要盘活上海原有资源优势,吸引创新企业在上海生根成长;也要整合长三角资源,合作共赢,带领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优势区域。”
钮晓鸣常委建议,率先对政府资助的科技项目方法进行改革,将原有的预算审批制改为“负面清单制”,给承担单位更大自主权;蒋怀宇常委提出,引领区建设应着眼未来,把“空中的士”概念作为抓手,尽早搭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产业和运行平台,而后在全市乃至长三角推动新一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实现。
会场内,委员们畅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方方面面;会场外,夏日的暴雨过后,又献上了一道美丽的彩虹。“雨过天晴了,浦东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上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是委员们的期盼,也是委员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