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晓明
1934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领导下统一行动,于11月挺进湘西地区,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闻讯后,下令调集湖北、湖南两省约11万人的国民党部队,交给国民党军湘鄂川黔边区“剿共”总司令徐源泉指挥,对根据地发动“会剿”。红二、红六军团根据上级“实行运动战,选择敌弱点,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的精神,对敌人发动了一系列战役,消灭了大批来犯之敌。
蒋介石接连损兵折将,又从江西调来了八十五师等部队交给徐源泉,令他“务必剿灭”红二、红六军团。
徐源泉的兵力虽然得到了加强,但因屡遭红军打击,已经丧失了进攻的勇气,所关心的只是保存实力和地盘。为防止红军再入鄂西,7月30日至8月1日,徐源泉先命令两支部队向沙道沟推进;又命令第八十五师经宣恩西南的晓关开往李家河;命令暂编第四旅一部占领水田坝、一二三旅占领李家河,接应八十五师。
红二、红六军团通过截获国民党军八十五师的电报,掌握了敌人的调动和配置情报,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红二、红六军团首长经研究后认为,敌八十五师新到鄂西,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其行军路线沿途山高林密,不但部队运动困难,侦察搜索和展开也很困难;而鄂西其他敌军都已分守在几个县城和较大的集镇上,其间空隙很大,有利于红军的隐蔽穿插;因此决定:利用敌八十五师的弱点,集中主力,以伏击或截击手段将其歼灭于运动之中。
为麻痹国民党军并给其造成错觉,8月2日,红军一部突然向沙道沟附近佯动进军。徐源泉得到报告后果然中计,认为红军准备打击其派往沙道沟的两支部队,因此慌忙下令这两路部队停止行动,严加戒备。行进中的国民党八十五师也得到红军向沙道沟方向进军的情报,他们判断红军打击的目标不可能是自己,于是放心大胆地按原计划向李家河继续前进。
8月3日凌晨,进至沙道沟附近的红军突然改变方向,沿着一条山中的捷径折向西南方向,一路疾进,于3日11时赶在国民党八十五师之前到达了板栗园东南的利福田谷地埋伏起来。该地位于板栗园与李家河之间,是一个长约15里、宽不足1里的狭长谷地,两边山势陡峭、森林茂密,是理想的伏击战场。这一带也是红二军团战斗过的地方,群众基础很好,因此当地群众主动为红军封锁消息,传递情报,掩护、配合红军的行动,因此红军行踪完全没有暴露。
敌八十五师进至板栗园后,看见赶集的群众来来往往,感觉“一切正常”;加之侦察分队从李家河返回后报告说,板栗园至李家河沿途道路畅通,一二三旅也已经抵达李家河一线。敌八十五师师长谢彬据此判断“红军距离尚远”,于是命令部队迅速赶往李家河,和友军会合。
12时左右,敌八十五师按五〇一团、特务营、师司令部和五〇五团的行进次序,进入伏击圈。红四师首先向敌人开火,将敌五〇一团紧紧压制在谷底。此同时,红六军团十七师已赶到战场,从红四师的侧翼加入战斗。红军随即居高临下发起多路突击,将敌人截成数段。敌五〇一团很快被歼灭于三灵沟、谭家岩地区。敌师长谢彬闻讯后,随即命令残部匆忙展开——五〇五团主力向巴里核高地进攻,特务营、五〇五团一部向莫家坡高地进攻,企图夺取制高点后固守待援。
当敌特务营、五〇五团一部爬到距离莫家坡山顶40米处时,遭到捷足先登的红六师的迎头痛击,很快被全部消灭。敌师长见状,只得一面率残部收缩到在巴里核高地一个土围子里负隅顽抗,一面向李家河、沙道沟等地的敌人求援。但各处敌人害怕红军围点打援,加之和八十五师派系不同,均不发兵救援。红二、红六军团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命令参战各部协同发起猛攻。激战至深夜,红军发起冲锋,将敌师长击毙,残敌纷纷举手投降。战至23时,红军全歼敌八十五师师部另两个团又1个营,俘虏千余人,缴获枪近千支、迫击炮6门、弹药600多箱。战斗结束后,红二、红六军团返回根据地。
此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更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和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斗争,同时为红二方面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