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营周刊

陶永:推动机器人快速有序发展助推智能制造升级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5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孙琳

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的核心装备,目前已在机械加工、3C、半导体、汽车、工程机械、食品、医药等相关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10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工艺和自主技术攻关,并在相关省市和地区进行了应用示范,大大地推动了机器人在智能工厂的应用和推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智能制造领域总体水平的发展。此外,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数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的台套数’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航空国家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陶永如是说。

从行业应用上来看,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汽车制造业、金属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塑料和化学制品加工业等行业都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较多的行业。“如在食品、医药等行业,随着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对生产线自动化也提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因此并联机器人、末端抓手、智能检测、机器人自动化加工、包装、物流等生产线取得突破,并在食品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陶永举例说。

而在国家大力鼓励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我国机器人产业也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陶永表示,未来,智能机器人在智慧工厂的应用将会更多面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智能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新兴信息技术也将进一步交叉融合,这将加快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在机器人应用上的落地、验证和实施,从而提升我国智能制造水平。

但陶永也指出,我国机器人在控制器、伺服电机与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虽然已逐渐实现国产化替代,但在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可靠性与一致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仍具有发展的空间;机器人所需要的工业视觉、激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等外围零部件也需要突破。

“需进一步攻克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围绕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工业视觉、云机器人、AI辅助编程、新型末端执行器等新兴技术进行攻关和研发,重点围绕新一代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AGV)等加大支持和示范应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业机器人的标准制定,加大相关机器人的认证推广力度,从而避免工业机器人的低价无序竞争,推动工业机器人良性有序地发展。”陶永建议说。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也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所在。对此,陶永提出,应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等细分领域的“小巨人”机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机器人核心产业链的自主安全可控,培育机器人龙头企业,进一步拓展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领域,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

“重点可加速协作机器人、轻型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强化无人仓储物流、电子制造行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能力;重点围绕核心开放的操作系统与专用芯片,机器人精确的环境感知与物联网感知,自适应环境、自学习无须编程,灵巧安全可靠操作等技术进行攻关,并以安全可靠、环保节能、使用便捷为准则,重视机器人的标准化。”陶永最后说。

2022-07-15 孙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710.html 1 陶永:推动机器人快速有序发展助推智能制造升级 27,71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