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艳 王晨霞 通讯员 王 淼 曲晓旸
港口是重要的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在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赵豪志提出,将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坐落在黄海之滨的青岛港,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来自世界各地的巨轮在此靠泊,无人场地中,自动化桥吊、高速轨道吊、自动导引车等设备自由运行,将一个个集装箱整齐码放,书写着港口与城市共同繁荣的篇章。
这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球首个融入“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山东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介绍,经测算,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集装箱吊装效率全球第一,它的设计者——“连钢创新团队”,摆脱垄断掣肘,用3年时间完成了国外8到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实现了自动化码头领域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成就,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国际枢纽海港作用,事关全省、全国发展大局,我们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第十四届青岛市政协主席汲斌昌上任伊始,就将民盟青岛市委会提交的《关于发挥世界一流枢纽强港辐射作用的提案》列为年度重点提案,并带队进行协商督办。这也是今年青岛市政协督办的首件重点提案。
6月上旬,委员们观摩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运转情况,实地调研了前湾港建设发展及作业情况,与市交通运输局、青岛海事局等提案办理单位汇聚一堂,进行充分讨论、思维碰撞,为助推青岛港发挥世界一流枢纽港辐射作用建言献策。
统筹协调 共生共享
“建设世界一流的枢纽港首先得有岸线、有堆场,然而现在港口的处理能力已经接近饱和了,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我们遇到的政策、场地等方面的难题单凭港口自身很难解决,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发力。”会上,“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直言不讳地指出港口发展在部门协作方面遇到的难题。
“港口信息系统的协同性也有待加强。”市政协常委孙法柏在此前的调研中也发现,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数据系统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处理标准带来了发展障碍。他认为,多方共建智慧港口生态圈需要政府、港航物流企业和其他相关利益方多方共建,打破部门界限,解决各自为政、重复交叉等问题,实现各部门、各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特邀专家、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金花认为,发挥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作用,要在海港、空港、陆港进行整体规划、促进协同、畅通发展,推进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同时,科学谋划建构国际航运网络,做大做强港航路线,处理好干线港、支线港和喂给港间的协同发展关系。
港城联动 共生共荣
港口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港口的基础设施、吞吐量、装卸效率等硬实力,还受城市金融、贸易、信息、法律等软实力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港口与腹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断为城市提供税收、就业、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
要想真正让港口与城市融为一体、密不可分,需加快发展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针对当前青岛对海事法律鉴定涉及不多,既没有充足的人才支撑,也没有形成全链条的海事法律服务的现状。市政协常委、民盟青岛市委会驻会副主委陈立波建议,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等高端资源,组建青岛市国际航运法律智库,开展海事法律前沿研究,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以此提升青岛现代化国航运服务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邢伟建议,通过搭建集大宗商品交易、船舶交易、航运保险、船舶融资、资金结算、航运信息等功能服务平台,拓展航运金融、船货代理、分拨配送等全流程增值服务,加快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促进青岛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涉海金融 急需“加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壮大海洋经济的重要保障。
从事投资行业的张辉委员认为,青岛虽然在海事金融方面有破题之举,也逐步构建起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体系,但效果并不明显,项目投资与“全球海事之都”指标中所设立的航运银行投资组合、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等指标存在较大偏离。他建议,与从事全球航运业的主流银行积极沟通,探索在青岛设立相关业务部门,引进跨国涉海金融、保险机构,积极培育航运金融新业态。
在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会副主委、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看来,青岛“涉海金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涉海金融机构少,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相对单一,海洋开发评估和交易体系有待完善。他建议,拓宽涉海企业融资渠道,搭建涉海金融创投平台,引导资金投向海洋产业。同时,需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专业的评估、托管、质押融资服务。
“市政协此项提案选题精准,所提建议质量高、针对性强。”提案形成的建议上报后,市委书记陆治原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立足解决问题,积极吸纳落实,提出有力有效措施,助力青岛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得到市委书记批示,市政协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汲斌昌指出,要抢抓战略机遇,肩负起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历史重任。对标世界知名港口,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主动融入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提升青岛在国家物流枢纽格局中的地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