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统战新闻

民盟青岛市委会调研海水养殖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

寻找人与大海的和谐共生之路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2日   第 03 版)

本报讯(记者 陈小艳 王晨霞 通讯员 张东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你进我退’的关系,海水养殖和生态保护可以并行不悖。”近日,民盟青岛市委会围绕海水养殖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邀请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共同开展调研,致力于在经济和环境效益之间寻找一条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道路。

民盟青岛市委会了解到,我国海水养殖占渔业总产值七成左右,是许多渔民赖以生存的“饭碗”。但在生态保护面前,海水养殖业一直在让渡生存空间,伴随海洋功能区划调整和岸线整治,多地养殖面积正在逐步缩小。

民盟盟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副教授朱庆林表示,海水养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存在冲突,但两者绝不是需要“二选一”的单选题。在限养区域,重点不应当是该不该养,而是怎么养。他举例指出,胶州湾北部传统的底播贝类养殖就同时具有固碳和水质净化功能,尝试生态化养殖对改善生态环境反而有正面作用。

“其实可以换一个思路,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增加生物资源的‘养护’,让更加健康的生态系统来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民盟盟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正建议,在限养区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增加生态养殖比重,甚至可以通过养殖食物链底层生物吸引顶层捕食者栖息,在滨海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形成物种组成更加丰富的生态圈。

“生态养殖或许会增加成本,但叠加生态效益后可以实现‘多赢’。”民盟盟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芳明指出,生态养殖可以叠加苗种培育、精深加工、休闲垂钓、生态旅游等形式,建立集约高效的综合产业模式。同时,也可以通过鼓励社会机构开展生态产品认证,提升养殖产品的附加值,或者通过立法环节探索类似“湿地银行”的政策,对养殖活动促进或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赋值或补偿。通过人类正向干涉,完全能够做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

调研组建议,要抓住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生态系统修复十年”等倡议陆续发布的契机,通过科学、政策、技术手段的综合管控,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海水养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2022-07-22 陈小艳 王晨霞 民盟青岛市委会调研海水养殖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074.html 1 寻找人与大海的和谐共生之路 28,0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