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财经周刊

中国市场之大,容不下一块蛋糕“躺平”?

屠光绍委员:消费结构正在变化,嗅到有商机,否则存危机!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6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崔吕萍

观中国消费结构之变,小切口往往更值得玩味。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自贸港金融专家委员会联席主席屠光绍近期就关注到了一家外资蛋糕店在中国营销模式的变化。

五年前,这家外资蛋糕店被冠以“网红”之称,五年中该品牌在中国五个省市运营超20家店铺。最新的消息是,所有这些门店将于今年9月10日终止经营。

消息一出,有人说“网红总有过气时”,也有人认为外商对中国市场的热情降温了。但在接受采访时,该品牌负责人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并无退出中国的计划,未来仍将深耕中国市场,只是从环境上来看,很多欧美品牌早期进入海外市场时都会采用代理形式,但代理模式确实会影响到品牌本身的能力,因此企业决定在战略上做较大调整和改变,下一步目标是设立直营店。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发现,外资品牌为应对中国消费市场变化可谓时刻准备着。当中虽然不乏水土不服直接退出者,但更多经营者选择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屠光绍这样说。

这种变化,小到口味从嗜甜转向半糖,大到消费者年龄结构、教育程度、收入结构甚至是数字经济之下个性化需求被满足,“这样看来,中国市场的确很大,但你也得不断适应它的新变化、满足新需求。”屠光绍表示。

对于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相关的话题,屠光绍保持高度关注。用他的话说,第二届比第一届突出了五个“更”字——参会品牌更多;国际化程度更深;会展时间更长;展览面积更大;首发首秀产品更多。这些亮点背后,我们既看到了中国大市场对全球经济的牵引力,同时,更多国内精品的参与,将让我们感受到国内国际消费品供应者同台参展所带来的融合互动,也为我国高新精优产品服务出海创造机会,这是双循环程度不断加深的一个侧影。

当消费品以博览会形式呈现,是否愿意买、又买了什么,消费者的选择体现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比如我们的消费方式从线下变成了线上,购买的商品也从实物变成了非实物。再比如中国人对大健康领域的产品服务非常感兴趣,为此很多海外商家把又长又宽的大健康产业链变为实际产品在消博会上占据席位。而我们对文化消费的青睐,也让很多品牌企业嗅到了商机。”用屠光绍的话说,寻求全球化发展的企业有一个共通的经营理念,即“The best globalization is localization”,也就是“最好的全球化方法就是做好各地的本地化”,而消费品最终能否成为“爆款”,其背后的支撑力来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如果说疫情对‘两链’带来的是硬冲击,那么我们更应警惕因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对下游消费者带来的软冲击,因为后者不仅会影响消费意愿,更会中长期内影响到消费品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开放合作,通过保证消费品稳定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是一道必答题。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贡献,我们也希望各方能够带着更多思考参与消博会,并在参会期间找到答案。”屠光绍这样说。

2022-07-26 崔吕萍 屠光绍委员:消费结构正在变化,嗅到有商机,否则存危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328.html 1 中国市场之大,容不下一块蛋糕“躺平”? 28,32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