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发言摘登

即席发言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7日   第 04 版)

积极发挥市场作用 破解人才结构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 钟章队

人才是元资源,是经济发展、创新创造最活跃和最为积极的要素,建议:

一、顶层设计、系统推进人才大市场建设。加强人力资源数字开发和治理、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化大平台;强化生态建设;加强人才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国人才大市场。

二、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协调好政府、市场、科技共同体的不同作用。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分类评价。采用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的第三方专业评价。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才资源时空结构优化。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品字型人才稳定梯队,因地制宜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合力开创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大局。

鼓励企业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 穆荣均

创新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科技人才。围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建议:

一是优化现行人才评价标准,激励企业科技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把企业真正打造成技术创新的主体。

二是大力培养数字化应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培训等各种方式,带动全行业从业者实现数字技能提升。国家可予以相应支持,完善数字技能类培训标准和技能等级认定体系。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 王光谦

目前,我国正在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结合我在大学的工作实际,建议:

一、切实关心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为他们创造较为宽松的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三、对科技人才管理和培养要充分考虑科技界特点,从科学研究活动自身规律、过程设置科技人才管理方式。大胆启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 孙俊青

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发挥好科技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建议:

一、着力推动科技人才评价深耕细作,落实分类评价机制。分类设置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等各类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科学设置评价周期。

二、着力打通科技人才流动渠道。改革管理制度,在编制使用、岗位评聘方面赋予高校院所更大自主权。

三、着力推动科技人才政策落细落实,加大统筹协调,完善科技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常态化调整机制确保政策适用性。加强监督考核,为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更多源头支撑和坚实基础。

保护创新天性

全国政协委员 张柏春

科技史一再证明,学习能力强并不等于创造能力强。过度施教和过早施教对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帮助不大,甚至得不偿失或有害。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各个教育阶段都应更加着眼于保护和发挥孩子们的创新天性、好奇心、兴趣和特长。老师们要发现、保护和增强孩子们的创造天性,用人单位则要让人们充分发挥天赋和专长,为创新提供空间和机会。要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建立创新友好的体制机制和氛围,切实保护创造天性和培养创新能力。

推进“大中衔接” 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

全国政协委员 潘新洋

建议深入推进“大中衔接”,完善基础学科人才贯通培养,健全人才成长链条。

一是健全基础研究人才贯通培养制度。梳理相关高校与中学开展“大中衔接”的有益经验,适时出台指导政策,分类实施。针对高校跨地区开展“大中衔接”,健全协调机制,深化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二是提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带动,建设一支适应“大中衔接”要求的基础学科教师队伍。

三是构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共同体。以高校先修课程为抓手,优化“大中衔接”基础学科教学模式,形成紧密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共同体。

2022-07-27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377.html 1 即席发言 28,3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