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蔓华
“希望课后托管适当增加对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学生的针对性辅导。要做实‘1+X’课后服务,引入校外资源团队,协同提供特色课程,让学生‘吃饱吃好’。”在杭州市西湖区政协日前举行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会议上,委员们共同探讨“双减”后如何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会上,杭州市西湖区政协常委章宇舟开门见山。
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是西湖区闪亮的金名片。“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如何在减压降负的同时,做好管理和服务的“加法”,走出提质增效的发展新路,是区政协委员们长期关注的焦点。
会前,区政协调研组深入相关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现场调研和座谈10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同时,采用线上微协商形式,99名政协委员通过数字政协应用“微履职”提出意见建议110余条。
区政协常委徐庆祥提出,要优化改造校园设施,合理布局设计屋顶平台、操场和地下空间,解决课后活动“一室难求”问题。
区政协常委朱钰芳说,要充分挖掘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纪念馆等公共资源,画好校外实践活动地图;开发利用镇街公共空间和校外实践基地,提供“菜单式”实践活动项目。
“希望在农村地区开通更多的求知专线。”区政协常委董重呼吁,加强校门口安全保卫和交通疏导,确保晚归学生顺利回家。
“建立全区培训机构一体化管理机制。”区政协常委申柱石认为,要借助数字化平台,动态分析培训机构资金和人员信息,及时进行经营异常预警。
“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了,要使用更有利于视力健康的灯光设备,并提醒孩子们定时活动手脚、望望远,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区政协常委郑璇建议。
西湖大学教授李牮说:“对于孩子而言,我理解的‘双减’其核心是把由外界驱动的学习和成长转为由自身驱动。因此内驱力的培养是这里的关键词,无论是学生兴趣的引导,还是教育者理念与模式的转变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
提高中小学师生比,编制核定时对教育适当倾斜;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多层面的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林芳、金晓月等区政协委员提出建议。
“区政府将充分吸纳意见建议,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撑保障力度,让校内校外服务供给更优质。”西湖区副区长陈学明回应。“这次协商活动既是对全区‘双减’工作的全面监督,也是对西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把脉问诊。”区委副书记陆志敏在协商会现场给予充分肯定。西湖区政协主席叶泽则表示,后续要持续跟踪问效,做好协商成果转化的“后半篇文章”,推动委员以实际行动助力“双减”工作,助推构建家校社合力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