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日前,天津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联合民革市委会、民进市委会和河东区政协,召开对口协商会,围绕“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推动‘双减’工作贯彻落实”协商建言、凝心聚力。
据天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部署“双减”工作后,天津市第一时间落实,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市级“专班”加强顶层设计。天津通过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动态调整优化课后服务内容、丰富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截至上学期末,天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2”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5%,教师参与率达到96%,有效缓解了学生家长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和焦虑。同时,天津市教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若干措施》等,全面落实“作业压减”管理要求;成立天津市作业研究指导中心,充分发挥教研部门专业服务作用,极大提高了作业管理水平,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天津市课后服务工作被教育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天津和平区和河西区成为教育部“双减”工作推荐的典型经验区。
天津市政协科教委持续关注“双减”工作,此次会议上,9名市区政协委员、专家和界别人士与会。委员们对天津市教委一年来的实践探索高度肯定,同时对“双减”的进一步推进,对健康教育生态的进一步营造提出建议:
天津市政协委员马丽娣提出,“‘减’不是目的,要在‘减’的同时,不断研究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她强调:“教师是‘双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再好的教育意志、目标都要靠教师去实现、去达成。因而学校要通过不懈的学习,使教师认识理解‘双减’的真正内涵。认识‘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不是让教师降‘质’减‘责’,更不是按要求把作业量降下来,把课后服务安排上就行了。应意识到‘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如转变教师固有的、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结构和教育教学行为定式等等,而这都将是一个极其艰巨、复杂、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学校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努力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追求和专业素养,培养一批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以适应‘双减’的要求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她建议提升教师对“双减”的认知水平,引导教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现由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由学生“被动学”到“主动学”;由教学内容从“单学科”向“跨学科”整合融通;由机械的“填鸭式”到“启发、问题、探索”式教学模式转变。
“消除观念障碍,赢得教师和家长支持对于‘双减’工作成败至关重要。”天津市政协委员、南开中学校长刘浩认为,“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地要靠广大一线教师的实施和每一位家长的支持。为此,消除人们观念上的障碍是首先要做的事情。他建议各级各类媒体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主动设置“双减”议题,多角度解读政策,深入挖掘“双减”典型案例等形式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学校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和家长深入了解“双减”政策,争取更多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以形成推动“双减”政策实施的广泛“同盟军”。
天津市河东区政协委员彭晓泉则强调,小学、中学年龄特点不同,如何安排好课后服务的时长和内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家长需求多样化,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这是当前“双减”推进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教育专家、政协委员、一线教师互动交流,气氛热烈。会间,天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天津市教委要积极采纳政协建议,实施课后服务“重实效、提质量”专项行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工作保障,狠抓政策落实,促进“双减”工作取得新成效。天津市政协科教委主任沈奎林则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专业优势,继续围绕推动“双减”政策有效落实,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为助力天津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