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裕
容庚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跟随舅父邓尔雅学习篆书和刻印。在学习过程中,容庚逐渐对古文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相关的工具书实在太少,于是,22岁时下决心编写《金文编》,这个想法也得到邓尔雅的鼓励和支持。此后6年,容庚潜心研究,日夜摹写铭文,终于写成四册稿本。
1922年,容庚北上求学,途经天津时携带《金文编》稿本拜访罗振玉。当时,罗振玉已名满天下,是古文字研究著名学者。看到《金文编》后,非常激动,向时任北大国学门考古研究室主任马衡写信推荐,称赞容庚“治古金文,可造就也”。因为《金文编》内容丰富,学术性较高,容庚最终被免试破格录取为国学门第二期研究生。
在北京大学半工半读时,容庚获得更多名师指点和研究资料,继续修订《金文编》,1925年,《金文编》写成。初版共有6个序言,除容庚自序外,分别有罗振玉、王国维、马衡、邓尔雅、沈兼士5位导师的序言,展现了学术界对该书的认可和推崇。
书成之后,罗振玉推荐给商务印书馆出版,但由于当时研究金文需求较少,出版费用昂贵,最后没有出版。罗振玉获知消息后,再次施以援手,以其经营的书店“贻安堂”名义出资印刷发行。
《金文编》因考据严谨、博采众长,获得优良成绩,容庚本人也在学界一举成名。1926年3月,容庚受聘为燕京大学襄教授,一年之后破格晋升为教授,担任《燕京学报》主编,又先后受聘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
在京20余年间,容庚广交良师益友,开阔学术视野,先后编撰《宝蕴楼彝器图录》《秦汉金文录》《中国文字学形篇》《中国文字学义篇》《颂斋吉金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商周彝器通考》等专著,终成一代学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