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照宁
在厦门鼓浪屿笔山路17号,有一幢用大理条石和清水红砖依山而建,兼具中西风格的老别墅,名为“春草堂”,其主人是近代革命先驱许春草。许春草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鞋铺学徒、泥瓦匠到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并追随孙中山,曾一度出任“福建讨贼军总指挥”,后更因其发起了“中国婢女救拔团”而得到当时各界的赞誉。
从泥瓦匠到“讨贼军司令”
许春草(1874-1960),祖籍福建安溪,出生于厦门。自幼出身贫寒,父亲下南洋谋生,从此后杳无音讯。他9岁开始做工养家,12岁时改行成为泥瓦匠。因为他讲义气、重情义,常为穷苦同行仗义执言、挺身而出,许春草后成为厦门建筑业的佼佼者,身边渐渐聚集起众多建筑工人,多时达到数千人。
1907年,许春草经由孙中山的好友、民主革命家黄乃裳和林文庆介绍,正式加入同盟会,成为厦门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并实际主持同盟会在闽南一带的会务。4年后,他与百名革命党人进攻厦门“提台衙”,参与推翻清政府在厦门的权力中心,后被授予了辛亥革命一等勋章。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并积极准备进行二次北伐,但军权在握的陈炯明却与孙中山意见相左,反对北伐。1922年6月,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首先撤离至珠江上的楚豫舰,后又转到永丰舰。永丰舰上,孙中山想起了在福建厦门颇有影响力的许春草,于是任命许春草为“福建讨贼军总指挥”。令许春草加紧准备夺取厦门,作为从闽西南夹攻陈炯明东江据点。许春草一往直前,当时在福建各地共组建了九路讨贼军。
成立首个“中国婢女救拔团”
许春草一生爱好公义,而其中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他所成立的“中国婢女救拔团”。当时鼓浪屿上富人云集,家中都养着婢女。虽然有些婢女进入大户人家后能摆脱贫苦,但更多的婢女却生活悲惨,不少婢女在主人家做牛做马,饱受虐待,甚至被残害致死。许春草对于这些处于水深火热的女孩充满同情,立志“首先就要解放婢女,如同林肯解放黑奴!”
1929年,许春草在鼓浪屿笔架山观彩石召开群众大会,倡议成立“中国婢女救拔团”。他揭露奴婢制度的罪恶,以一桩桩血的事实控诉婢女的悲惨遭遇,希望大家能行动起来,拯救这些女孩于水火。
“中国婢女救拔团”建立后,发表宣言。内容包括:让婢女进学校读书,以进学校为标准。课余回家,仍可帮理家务;婢女不堪虐待的可以逃来救拔团,由救拔团收容教育,给以衣服膳食,并保证其生命安全,健康成长;受到残酷虐打中的婢女,救拔团要以武力抢救,不惜牺牲;救拔团设立收容院等。这份宣言,印发5000张,分发厦门、鼓浪屿各界人士,震撼了蓄婢家庭。
当时,不少不堪忍受压迫的女孩,知道许春草建立的组织后,纷纷离开主人家,来此寻求庇护。进入收容所的婢女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有些被主人打伤的女孩得到了救世医院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进入收容院的女孩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以便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大部分来避难的婢女,走出收容院时,基本都掌握了初中的文化知识。许春草的义举改变了社会风气,很多家庭不敢随意虐待婢女了,当时社会上流传了这么一句话:“不要再打了,让许春草知道会惹麻烦的。”
许春草的义举甚至引起国际上的关注,1930年,日内瓦国际联盟“反对奴隶制度组织”一个考察团前来考察,听到“中国婢女救拔团”的情况,他们特地前来鼓浪屿参观,并要求洋人控制的鼓浪屿工部局不得干扰救拔团的工作。1941年,日军占领鼓浪屿,“中国婢女救拔团”及它的婢女收容院被其强行解散。
从1929年成立到被日军解散的12年时间,“中国婢女救拔团”共解救了近300位婢女,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一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旧社会根深蒂固的蓄婢陋俗进行了有力冲击。可以说,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上,许春草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