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台企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内销市场,与大陆企业一同构建本土化供应链体系。”“建议建立台企上市‘绿色通道’,把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留在大陆。”“建议建立《在昆台资企业优质建筑材料、配套设备产品和服务商目录》,支持台企参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7月22日,江苏省昆山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会,就“昆台产业合作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专题协商,推动以产业融合增进心灵契合,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昆台产业合作30余年来,昆山始终与广大台商台胞携手奋斗、开拓进取,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687个,投资总额687.07亿美元,台湾百大制造业企业超过一半在昆投资布局。多年来,昆山市政协也将助力台企做大做强、昆台融合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打造台企协商品牌,曾围绕昆山试验区建设、两岸青年创业、台青就业等开展专题协商议政。今年,又把台企发展问题列为双月协商会课题进行专题协商。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塑进程加快、国内外疫情多轮冲击,引导台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抢抓大陆广阔市场和消费升级的机遇,将会有效化解台企发展压力,促进互利共赢。”昆山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郭江表示,目前在昆台企3300多家,通过对128家台企的抽样调查,114家台企开拓内销市场的意愿强烈,“捷安特”自行车、“膳魔师”保温杯等一批龙头台企的产品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前茅。但调查也发现,广大台企特别是中小企业长期“两头在外”的特点,形成了“生产导向”的营销模式,普遍缺乏拓展内销市场的有效途径。
“台企有技术、人才优势,民企有资金、市场优势,建议推动台企与国企、民企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增资扩产,这有利于强化昆台产业融合,增强持续发展动能。”年轻时曾在台企打工,后来成功创业的昆山市政协委员、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金根深有感触地说。“在政府项目采购方面,台企与本地民企相比,参与度不高,合作案例不多。”昆山市政协委员赵醒建议,政府要向台企中的品牌产品适当倾斜,支持台资参与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初,刚刚从昆山市委台办主任调任市发改委主任的市政协委员赵姝,则对昆台产业融合有着更深的理解,她建议积极发挥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昆山市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双区联动”的优势,通过金融、财税等政策的协同实施,支持台企就地转型升级和产业配套,形成“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合作优势,真正以产业融合增进心灵契合,打造两岸产业合作升级版……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以及台协会、台商代表,与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等职能部门面对面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一条条针对性强且又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昆台产业合作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协商活动特别邀请长期关注昆山、研究昆山的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殷存毅教授团队全程指导。殷存毅在当天的视频连线发言中表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融入新发展格局,也是台企发展的重大机遇。建议昆山积极向上争取,打造昆台产业合作融入新发展格局政策示范区,支持台企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探索一条两岸产业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昆山因台资而兴、因台企而强。”昆山市政协主席管凤良表示,市政协将持续围绕昆台产业合作长远发展及融入“双循环”的痛点、堵点问题,多建务实之言,多献睿智之策,全力推动广大台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扎根发展、转型发展、永续发展,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宋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