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调查研究

随团日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02日   第 04 版)

本报记者 梁春武

7月11日

全覆盖

视察团出发的日子,8点起飞,6:40大部分委员已经抵达首都机场。

这次专题视察,团组成员将近50人,覆盖了全国政协34个界别。

这种组团方式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创新之举,本届已经开展过两次:第一次是2020年9月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专题视察团,就“坚定‘四个自信’,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赴湖北视察。第二次是2021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团赴江西、贵州开展“学习百年党史,增进‘四个认同’”党外委员专题视察。

这次是第三回,也是本届政协的最后一次。题目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点选择了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云南省。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专题视察,题目选择的都是关乎“国之大者”“责之重者”,组团均涵盖34个界别,可以说,这样的重点履职活动是实现委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

前两次做到了,这一次,委员们也信心满满。

抵达昆明后,云南省召开了情况介绍会,视察团还考察了云南民族博物馆,晚上,组织部分委员围绕联系界别群众进行座谈。

紧张的节奏就这样来了。

7月12日

偶遇“网红”

上午,视察团乘车赴玉溪澄江市进行视察。第一站是抚海湾。沿着湿地花海,委员们来到抚仙湖边,清澈的湖水瞬间就能洗涤旅程的疲惫。作为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的淡水储量非常丰富,水质经过治理后也非常之好。王先进委员兴之所至,直接光脚进入湖里,感受是:云南山美、人美,水也美。

抚仙湖水质这么好,离不开周边各族群众的保护,视察团随后视察的马房村,就是为了保护抚仙湖生态环境而进行搬迁的一个多民族聚居村落。现在这个村凭借旅游等产业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典型,走在村中,如入画境,各民族村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

下午,视察团乘坐刚开通不久的中老昆万铁路玉磨段高铁,由玉溪奔赴普洱。火车上,委员们或坐在一起互相交流,或小憩休息。突然,车厢里“骚动”起来,原来是“网红”委员俞敏洪被眼尖的乘客发现了,大家纷纷排队合影,有“大胆”的乘客还和俞委员聊起了农产品的直播话题。为了维持“秩序”,赵瑞华委员自告奋勇,当起了总导演,让大家一个一个来,在这样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火车来到普洱站,视察团的目的地到了。

多年随团的经历,记者对这样的场面早已经见怪不怪,政协名人荟萃,走到哪里被合影留念都是常有之事,这也是提高政协在人民群众中能见度的一种方式。

晚上,视察团请丁秀花、古丽帕丽·阿不都拉交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履职工作体会,会议一直开到了11点。

7月13日

誓词碑前的合唱

一进普洱民族团结园,正前方矗立的就是“民族团结誓词碑”。这个碑始建于1951年,是普洱专区26种民族的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在宁洱剽牛盟誓、刻石为记建立而成,是民族大团结的生动体现,是边陲重地各民族一心向党、巩固边防的镇边宝鉴,是新中国统战工作的有力见证。

今天上午,视察团来到这里,了解普洱民族团结的前世今生。

1个小时的考察很快结束,可是正在这里参观的群众却围拢过来,没有散去的意思。卢展工副主席临时提议,请视察团成员吴碧霞委员为当地群众进行表演,感谢大家的热情接待。吴碧霞也被现场的气氛感染,直接调动现场身着民族服装的群众,共唱一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随即响起在普洱民族团结园上空,很多人眼含热泪,唱着、跳着,久久不愿离去。

视察团在这一天还视察了那柯里茶马古道、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晚上继续座谈联系界别群众工作。

7月14日

思茅小学的演讲

今天上午,视察团的第一站是普洱思茅区兰花社区,作为民族团结示范社区,书香社区也是这里的一个显著特征。一进社区服务大厅,就是书店兼阅览室,来自社区的各族群众正在这里品茗阅读。张占斌、韩庆祥、俞敏洪三位委员在这间基层书店,竟然都找到了自己的著作,很是“得意”。

随后,视察团来到思茅第一小学,因为正在进行期末考试,视察团成员在卢展工副主席的提议下在大门外足足等了十分钟,考试结束后,方才进入校园。

学校组织了合唱团、茶艺、咖啡、葫芦丝等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分列在学校的各个位置接待视察,一进校园,视察团就招呼所有的同学都来到合唱团所在的位置,一一向他们介绍视察团成员,并在听取他们的汇报表演后,请陶智委员、俞敏洪委员现场为同学们鼓劲加油。

“从同学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你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希望你们立下志向,努力学习,将来成为飞行员、宇航员、飞机和发动机的设计师,报效祖国!”陶智委员这样鼓励同学们。

俞敏洪委员则这样启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这个世界很大,我们此生要学到真正的本领,能走遍世界,能看很多风景,能为国家做很多事情。”

相信,这些话语会成为孩子心中的“灯塔”,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将来收获的那天,他们也一定会想起今天。

晚上,视察团内部座谈会,每位委员都畅谈了这次视察的收获与体会,会议散场,时钟已经指向了11点30分。

7月15日

一纸证明的细心

今天上午,视察团与省里召开意见交换会,8位委员在会上谈了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谢伏瞻副团长代表视察团总结了视察的收获,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同志进行了表态发言,视察圆满结束。回去后,委员们还要撰写心得体会,提交给全国政协,这也是这次视察不同以往的一个特点。

即将返京的团员们,都收到了一份纸质的核酸检测证明,弥补了北京健康宝没有联网外地检测结果的遗憾,接待方的细心,让委员们很受感动。

正如总结所说,这么丰厚的收获、这么圆满的行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保障这么大规模的调研团队,需要魄力和担当。

云南做到了,委员们也感受到了。

2022-08-02 梁春武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662.html 1 随团日记 28,6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