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十八洞村的笑脸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05日   第 09 版)

新华社发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徐金玉

“今天的十八洞村,有梦有诗有远方!期待再有机会到十八洞村走一走、看一看,做一个乡村振兴图景的见证者。”澳门国际贸易导报社总编辑殷杉说。

“这里无限精彩,不管远近,都值得来此一看。”埃及中国周报社副社长朱新娥说。

……

近日,“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2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团一行来到“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他们在这里流连忘返,纷纷驻足拍摄、采访,为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点赞。

乡村振兴书巨变

于海外华文媒体而言,十八洞村这个偏远山寨的名字,他们并不陌生。但真正来到这里,亲眼所见所感,却还是忍不住感到震撼。

“我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双龙镇副镇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时,他提到的一组数字:1668、8313、20167!”德国欧华之声社长王传明说,这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字,代表的正是当地村民生活品质实现的大跨步飞跃:2016年,十八洞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至8313元,成为湖南省第一批退出贫困的村寨。2021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跃升至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8万元,还在同年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而在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看来,更直观的变化就在眼前,从“老大姐”——十八洞村民石拔三的家里便可见一斑。

眼前的老人身着苗族服饰,笑意盈盈,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亲切地和每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握手、留影。有的记者特意在房前屋后转了一圈,发现家里冰箱、彩电、电饭煲样样齐全,屋内还有多层农产品展示架,只有零星的产品摆放。一问才得知,老人家做的腊肉等供不应求,早已销售一空。

“过去,‘老大姐’家里唯一的电器还是一盏5瓦的灯泡,旱厕和猪圈的臭气充斥在整个房间。”

“听说,2019年十八洞旅游公司正式营运后,老人家成了特约接待员,每月可以从旅游公司领工资,还有自家小商店的销售和猕猴桃分红。”

在回程途中,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成员们依然在热烈地分享和讨论着。王传明则搓搓手,始终忘不了掌心的温度。“这位老阿婆年事已高,与她握手时,感到她双手很温暖,说明她的身体很健康,真的很幸福。”

红色旅游抒心声

盛夏的十八洞村人潮涌动,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海外华文媒体团就在采访中与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不期而遇。

“我们正在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是特意从长沙来这里参观学习的,还现场聆听了微党课《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长沙县消防救援大队专职消防员胡宇波在采访时说,“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亲身感受到了十八洞村的新面貌,学习了当地动人的红色故事,内心很受震动。”

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教育处干部刘芳接过话头,笑着说道:“来之前,我们曾对十八洞村这些年的变化进行过了解,而身在这里,还是感觉大开眼界。精准扶贫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也要立足工作岗位,从十八洞村汲取奋进的力量,努力在实际工作中担当有为。”

王传明忍不住点赞道:“如今,十八洞村已入选湖南省潇湘‘红八景’,成了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获评国家5A级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至名归!”

“村民由穷变富,从内心感谢党和国家,点赞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很真诚,很现实。在这里,处处能够听到村民感谢的话语,这是发自肺腑的真情话,我们为之动容。”续炳义说。

乡村故事传海外

“从交通闭塞、极度贫困的深山苗寨,到社会各界学习参观、旅游观光的‘网红’地;从村民背井离乡打工谋生,到返乡脱贫、安居乐业的幸福苗乡,十八洞村的蝶变,令每位到访者惊艳。”殷杉不禁感叹。

在他看来,海外华文媒体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要沉下去、接地气。中国乡村振兴故事,就是中国最好的故事,把乡村振兴传播出去,就是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海外华文媒体是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要担负好这一责任。”殷杉说。

朱新娥参观后,第一时间向海外朋友们发送了自己摄录的视频和照片,并撰稿发文进行宣传。“作为一位多年在海外的华媒人,有义务把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介绍给更多的朋友了解。用我们的文字、视频、图片,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美丽的乡村图景。”

“海外华文媒体要给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当地的外国友人讲真实的故事,十八洞村就是中国乡村振兴最真实的写照。我们要把这里幸福的场景、幸福的心态传到世界各地、四面八方。”续炳义说。

十八洞村的笑脸

本报记者 徐金玉

2022-08-05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885.html 1 十八洞村的笑脸 28,8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