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一碗甜酒“醉”益阳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05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眼前是村姑,鼻尖是酒香,一方红黄相间的招旗分外醒目,上面写着: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甜酒。

近日,各地游客在湖南益阳参观时,便被一碗碗甜酒吸引:只见玻璃碗内,甜酒清亮,土鸡蛋和枸杞点缀其中。

“这是今天早上刚煮好的,北方叫醪糟,我们叫甜酒。”益阳市资阳区政协委员、张家塞旭蓝甜酒厂负责人郭春生介绍,当地人都会将其作为日常早餐,深受女性喜爱。“甜酒美容养颜,不少坐月子的湖南妈妈爱吃它。”

“这项非遗技艺已传承数百年,我们家已传了5代人。而且当地有个独特的习俗——传媳不传女。我从小就是在妈妈制作甜酒的记忆中长大的。”郭春生笑着说。甜酒之所以数百年经久不衰,一在于好水质,村民采集的是洞庭湖的地下水,由此做出的甜酒,一直保存到第二年的端午节都不会坏;二在于甜酒的灵魂——酒曲。

“我们先从地里采好中草药,将其洗好、晒干后磨成粉,再和大米磨成的粉搅拌在一起,揉成一粒粒圆球,如汤圆一般。再将其放在阴凉处晾干、发酵,做成酒曲。一颗酒曲配5斤米,一桶30斤糯米发酵的甜酒要放6颗。”郭春生说。

“揉酒曲是个力气活儿,蒸糯米也是力气活儿。”旁侧的桂玲玲接过话头道,她从小到大看着长辈们做甜酒,如今自己也成了甜酒的技艺传承人。“暑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酒曲要在这个时间全部做完,有时候一天就要做上几个小时,一人可以揉出几千颗。”

“现在,甜酒的市场已推广到北上广地区,有一家上海的餐饮企业购买了5万斤,做成甜酒冲蛋、甜酒煮汤圆等菜品。”郭春生说,“酒坊还专门聘请了70多位残疾人,请他们来做贴标等工作。我们希望甜酒产业可以带动更多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也让这项非遗技艺代代传承。”

2022-08-05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892.html 1 一碗甜酒“醉”益阳 28,89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