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周刊

高温作业,生产如何才更安全?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09日   第 06 版)

8月6日,工人在中铁十一局池黄铁路云山特大桥工地上冒着高温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本报记者 崔吕萍

三季度以来,为抢抓经济发展机遇,各地都在争分夺秒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也恰好在这一时段,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焖蒸模式”。在确保工期的同时,如何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成为业界人士热议的话题。

安全生产的六条具体建议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健全了高温天气作业防暑降温、健康监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全面负责,明确规定了企业应采取的安全健康防护措施。与此同时,众多研究者对预防高温作业人身伤害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兴凯表示,这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至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顺序,比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当日的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40℃时,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等;二是做好健康监护,在暑期高温天气来临之前,企业应对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不适应的要调整工作岗位;三是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暑降温用品和场所,做好高温防暑管理。

结合当前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抢时间、追进度、保产量这一大背景,以及每年的七八月份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易发期,特别是今年夏天炎热酷暑“焖蒸”、人员发生高温室外作业中暑的风险升高等背景,张兴凯表示,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生产经营单位、作业人员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按照应急管理部等部委的部署,做好暑期安全生产检查。特别是基层应急、市场、卫健、交通、住建、工会、劳保等部门,加强针对高温室外作业、安全生产的指导和专门检查、专项执法,保障暑期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为此我有六条具体建议:室外建筑施工、高空高层作业、室外露天作业要预防中暑、坠落、因滑跌摔倒引起的机械伤害和车辆伤害,以及坍塌倒塌事故;石油化工、钢冶有色等室外露天生产工艺装置要采取防雷击、防高温、防台风措施,特别是储油储气的储罐、输送管道必要时要采取喷水降温措施,预防泄露、火灾爆炸事故;上下班驾车上路要特别关注天气、路况,预防交通事故;暴晒的封闭空间、有限空间受到气温影响,通风不畅通,是热病易发场所,应严格执行防暑降温措施;高温会影响睡眠质量,高温作业消耗体力快,作业人员要时刻调整好情绪,保持充足的体力,避免误操作;善于利用最新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学习能力,在特殊生产环境中优化人机分工、推动人机协同。”张兴凯表示。

对人工智能更广泛应用的期待

7月以来,我国多地开启高温“炙烤模式”,多个城市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在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全球变暖显然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而6月以来北半球副热带上空的暖高压带强度和位置分布异常则是今年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

国际劳工组织《在一个更温暖的星球上工作:高温对劳动生产率和体面劳动的影响》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热应激在农业部门造成的工作时间损失将占全球总数的60%。建筑业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占损失工作时间的19%。其他受影响部门包括环境商品和服务、垃圾收集、紧急情况处理、维修、运输、旅游、体育和某些形式的工业工作。

“极端高温对健康的影响正在加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增加,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这些影响预计会持续恶化。减缓气候变化对于防止气温进一步升高是必要的。即使现有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都得以实施,全球气温仍将继续升高。因此,在热应激效应影响明显的行业加快发展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成为解决方案,以适应日益炎热的世界。”谈及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这样表示。

朱定真同时表示,在去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以此为背景,建议组织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国人群健康多维度影响研究,完善气候和健康相关监测系统,将气候因素成为同一健康(统合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的主要研究参数,建立健康中国、气候变化应对等战略的有机联系,为预判风险、主动应对和持续改进打下人才基础。

高温室外作业机器人表现如何?

夏季持续高温情况下,多为钢结构的仓库顶层即使采用隔热材料,辐射热也很容易穿透建筑物的屋顶。即使采用风扇、空调等降温设备也很难覆盖到整个仓库。对于需要在仓库中进行物料搬运、拣选、存取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中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无疑是“烤验”。

业界人士认为,对工厂和物流中心进行数智化升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使用自主移动机器人、智能四向穿梭车等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设备无疑能大幅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让人长期暴露于恶劣环境之中,工作人员不必长期处于恶劣的高温环境中,只需在中控室监控所有设备的运行、处理异常情况即可。

例如,在梦燕自动化物流中心,旷视3A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通过部署堆垛机和输送线等设备,已实现货品搬运和存取的自动化作业,拣选人员只需要在固定工位进行拣选即可,每天的微信步数减少了3万步,相当于少跑了半程马拉松。在国药广州的智能物流中心,在存取环节原来仓库里面的作业人员每人每天要搬3万斤的货品,现在部署了旷视3A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带有AI视觉识别技术的机械臂以及堆垛机等设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再比如,日前上海大学所组建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就成功研制出了“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据了解,这位不惧高温、可以7×24小时在岗的核酸采样“小能手”,实现了多节拍同步,提高了采样效率,最高采样效率可达22秒/次,缩短了人员在室外排队等待的时间。

2022-08-09 崔吕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039.html 1 高温作业,生产如何才更安全? 29,0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