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启杰 通讯员 邹腾
暑假的傍晚,在海口市万绿园,市滨海九小三年级学生王凯萱在父母的陪伴下,兴致盎然地骑着自行车。在海口市某游泳馆,市农垦二小三年级学生黄思涵在游泳池里舒展身姿。海口西湖实验学校的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青瓦片上把海口骑楼风光绘得惟妙惟肖。
“双减”政策在海口实施一年后,不用奔波于各种补课班的孩子,享受着愈发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
孩子们不知道,这快乐时光的背后,有一群人一直在关注、努力。
委员热切关注 既要“好”更要“强”
如何发挥“双减”政策正本清源作用,减负不降质,减负须增效,助推海口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海口市政协把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列入今年专题民主监督事项之一,组织市政协教文卫委部分政协委员、部分教育专家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市各个学校,与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走访交流,全面了解城市和农村、公立和私立等不同地域、类型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情况,召开座谈会,围绕“双减”落地的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与四个区政府及市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广泛协商交流。
一路走来,调研组发现,在“双减”实施过程中,存在作业减负执行不彻底、课后服务不均衡、教师负担过重、家长焦虑困惑、校外培训监管仍有盲区等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
1月27日,在海口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围绕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资源建设,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加快探索和走出一条落实“双减”政策的新路径,助推海口教育事业出点子。
“建议建立全市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组建我市名师团队录制名师名校课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建议学校加强对老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设计作业,用作业的质量代替作业的数量。”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双减’的治本之策,许多家长担忧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改变现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海口市政协委员们在会议上畅所欲言。
海口市政协委员、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校长蒲煜提出为教师树立愿景、追寻更好的教师专业成长范式、关注教师激励,优化教育环境等四个方面变革教师培养模式。海口市政协委员、海南未来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舸认为,目前海口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存在无证经营问题,建议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海口市政协充分吸纳委员们的建议,经过深入讨论,在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形成了《海口市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专题民主监督情况报告》,提出要强化作业监管,扎实推进“双减”执行力度;保障课后服务质量,不断优化课后服务水平;落实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教师配置架构;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解决家长焦虑问题;加强校外监管,不断维护良好教育生态等五个方面15条具体操作细则的建议。该报告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要认真吸收采纳。
部门积极吸收采纳 “双减”推行有声有色
海口市教育局制定了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出台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市、区、校逐级开展作业研讨培训活动,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管理。通过“听、查、访、导”等形式,对全市各中小学校进行诊断把脉,“一校一册”,全面推进作业管理提质增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目前,落实课后服务“5+2”全覆盖,实行“一校一方案”。同时,建立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制度,面向社会公开遴选98家体育、艺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据统计,“双减”工作以来,海口“双减”联合执法队伍共出动检查276次、4962人次,检查机构1596家次,全市原有327家学科类机构,转型135家,压减率达89.91%。出台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政府指导价,现有330家登记备案、证照齐全的教育培训机构全部落实预收费监管措施,资金监管账户设立比例为100%。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严格审批制度管理,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校外培训机构以及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先证后照”制度进行审批。
如今,随着一批琼剧、黎锦、剪纸、泥塑等非遗课程走进教室,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足球、篮球、武术、跳绳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孩子们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张扬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