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科学育儿”真的“科学”吗?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10日   第 11 版)

作者:高洁

当今社会,很多父母都将“科学育儿”作为家庭养育的“金”标准,他们或者严格遵循科学育儿的理念,否定老一辈的育儿经验,或者为孩子购买一系列标榜科学育儿的用品,从生理成长到教育发展严格落实“科学”理念。更有甚者,他们时刻贯彻“科学”原则,用刻度杯做辅食,在规定的年龄严格戒尿不湿,找专业睡眠训练师对孩子进行睡眠训练……

当那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小婴童的表现和书上写的不一样时,部分父母的第一反应甚至是自己的孩子长错了,或是自己在执行上出了错。面对愈发极端,甚至有些荒唐的“科学育儿”现象,我们不禁反思,这样的“科学育儿”真的“科学”吗?

科学育儿的观点首先应该是科学的

科学育儿的所有观点应该都是可被讨论的,因为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怀疑。不能被质疑的事情也就自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很多所谓“科学育儿”的观点,经常以一种不容辩驳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吃母乳的孩子就是比吃奶粉的孩子更聪明”或者“孩子每天必须睡够10小时”等话语,使得很多家长将“科学育儿”视为金科玉律,殊不知这恰恰违背了科学的基本精神。更有甚者,一些商家打着科学育儿的旗帜,实际上是为了达到推销母婴产品或售卖课程目的的行为,非常值得家长们的警惕。

此外,科学育儿的观点还应具有可证伪性,这是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用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关键所在。所谓可证伪性就是是否可以找到一种方法证明这个观点的真假。科学育儿的观点应该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充满了先验的概念。例如一些“科学育儿”的观点会说“养成这几种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用一生”或者“科学育儿的孩子一生的成就都会比别的孩子高”等,这些观点几乎很难能找到可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因此也很难被证伪,那么他们的科学性就要打一个问号了。真正的科学不会被奉为“唯一律令”与“绝对原则”。鉴于此,“科学育儿”与老一辈的“经验育儿”从来都不是代表“对”与“错”的对立两方,科学育儿不是绝对的正确,老一辈的经验育儿也并不是永远的错。只有以孩子健康成长的动态过程为核心,始终持开放态度,才能做到良性循环。

“科学育儿”不能等同于“技术育儿”

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体系中,常常把“科学”理解为“技术”,很多“科学育儿”都异化为了“技术育儿”。

今天,人们对科学的理解过分着眼于它的实际应用,将科学理解为科技、技术,忽略了技术背后重要的支撑——科学本真的意义。当家长过度在意孩子每天吃了几克的面粉、几岁学会走路、会背几首唐诗时,育儿的手段与目的已经发生了颠倒。那些数字、方法只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中介,但越盯住这些方法本身不放,方法的中介性越会变成中心与目的。

今天,商品社会与消费主义在贩卖焦虑的时候,正是通过夸大养育方法与技术的方式,让家长更多注视数字、方法。于是,养育发生异化,本应是养育手段的方法变成目的,科学育儿最终变成对效率与数字的追求。所以,很多家长不在乎孩子是否持续生长,只在乎孩子是否到达身高数值;不在乎孩子情绪是否健康,只在意达成的过程是否使用特定方法。

必须承认的是,现代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我们的家长提供了非常多宝贵的经验,让我们面临孩子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的疑问时能够心态平和、处理得当。真正的科学育儿,既不应该充满了断言式的话语,也不应该成为数字技术的傀儡,应该让孩子重回成长的真谛。家长既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去寻找更科学的方法,也要不断反思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将“培养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最终的目的。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22-08-10 高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139.html 1 “科学育儿”真的“科学”吗? 29,1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