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玉
气温高达40多度,炒锅更至200多度,头上热着、胸前烤着、手掌炒着……近日,2022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龙井茶年轻人手工炒制技艺集训正式收尾。为期3周的集训,区域内十个产茶村(社)215名学员参与其中。这是有史以来该区域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培训。这群年轻人,以掌心烫出的水泡,书写出他们对西湖龙井炒制技艺滚烫的传承。
参与培训工作的杭州狮峰茶叶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葛建国不无感慨,从2020年第一期培训时的12人,到如今2022年第三期培训时的215人,年轻人对于技艺传承的重视和责任感日渐高涨。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轻人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定会为擦亮西湖龙井品牌增光添彩。”葛建国欣慰地笑道,“西湖龙井茶的传承工艺不会流失了,有传承了!”
手上的功夫
在茶产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实现加工自动化、机械化的当下,为什么西湖龙井茶还要手工炒制?
事茶、炒茶40余年的葛建国一语中的:“手工炒制,正是形成西湖龙井茶色香味形关键中的关键。手工炒出来的茶叶,有着机器难以企及的滋味!”
正因如此,西湖风景名胜区政府对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非常重视,尤其对“铁砂掌”后继有人的传承倾注心力。“炒茶集训由政府牵头组织,费用由政府承担,共设有14个教学点。我们是其中之一,负责20名学员的培训工作。”葛建国说。这些学员来自名胜区内的核心产区,家家都有茶园,很多人都是“茶二代”。
“他们在家中看父母做茶,可能耳濡目染地掌握了一些理论,但多数还未曾真正上手炒制过。这次集训,正是一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葛建国为此和多位炒茶老师傅一起,给这些年轻学员们量身定制了学习“三部曲”——强基、提升、巩固。
“第一步要打牢基础,第二步是稳步提升,第三步是加强巩固。我们对新学员都很严格,目标就是要把我们几十年的技术心得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真真正正学到东西,掌握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这样既不枉费我们的用心,也不枉费他们的努力。”葛建国说。
心底的信念
早晨8点半开炒,下午4点半结束,除去休息时间外,学员们要每天坚持炒制6个小时,15个集训日内天天如此。
“我们也是从年轻时开始炒茶一路走到现在的,深知他们有多不容易,看到他们一个个掌心烫出了大水泡,也是格外心疼。”葛建国说,几个师傅也是全程在岗,每天衣服都像水洗一般湿透。“这些孩子正在学习中,肯定比我们还要累。有一位学员甚至还在上高中,只有18岁,既要学茶,还要完成繁重的暑假作业。你想想,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父母宠爱的宝贝,能在这么热的气温下学习炒茶,手上烫的全是泡,已经很令人敬佩了。”
葛建国坦言,开始,难免有年轻人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师傅们会积极去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会现身说法地宽慰他们,炒茶都有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决心坚定,事情就一定能成。半途而废的话,就如杭州老话说的那样‘不要好了’。”
令葛建国惊喜的是,曾经打退堂鼓的学员真的重整旗鼓,到最后炒茶积极性特别高,等集训结束时,也能炒得一手好茶。
肩上的责任
“一锅鲜叶的炒制要18-20分钟,每人一天都要炒上十几锅。”葛建国说,为了让学员真正学到西湖龙井春茶炒制的技艺,他们特意跑到高海拔的茶山,采摘最好的鲜叶给大家教学。
“炒茶的技艺并非千篇一律,而是依照季节的更迭、原料的老嫩而随之变化。”葛建国介绍,在产区内,西湖龙井基本在清明节以后结束采摘。春茶的制作,要用春茶的手法来炒,夏秋茶,则是用夏秋茶的手法来炒。“如果只用现有鲜叶去炒,他们只能学到夏秋茶的炒制技艺,等来年家里炒茶时,他们的手艺依然派不上用场。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教学的鲜叶和春茶的品质接近,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和投入。”葛建国说,等来年春天来了,他们就真的出徒了,可以上手炒茶了!
在午间休息时,学员们的教学也依然未停。“我们会在教室内播放茶知识的宣传片、电影等。一方面,传播茶知识、弘扬茶文化、讲述茶历史,一方面,也要让学员更了解和重视西湖龙井茶。”葛建国说,通过这几年培训下来,茶界同仁有目共睹,“培训带动了许多年轻人来学习手工炒制西湖龙井茶,年轻人的学茶热情高涨,且态度认真积极。他们有责任把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传承好,我也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师傅们的精心指导下,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技艺传承不会断,品质会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