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市县政协

为了大地的丰收

——记江苏省扬州市政协委员高德荣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15日   第 08 版)

高德荣委员(左)在观察扬麦33穗部性状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永康谷物种植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胡永康说,“种粮赚钱多是以量取胜,哪怕单价高一厘都能‘见到钱’,何况三五分?跟着高主任,丰收不用愁!”小满时节,望着承包地里金黄穗满的麦秆,胡永康满是丰收的喜悦。

胡永康口中的高主任,就是江苏省扬州市政协委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里下河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说到“扬麦33”,高德荣如数家珍:“这是我们科研团队16年持续攻关,在国内首次成功选育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双抗’优质高产新品种,它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培育高产抗病品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面对这个全世界都啃不下的硬骨头,高德荣带领团队研究了本麦区小麦品种和世界各地各类种质资源的赤霉病抗病基因组成,对团队20多年育成的抗病材料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以扬麦抗性为基础聚合其他品种抗病基因,打破赤霉病抗性和不利农艺性状的连锁,协同提高抗赤霉病性和产量的育种策略。团队不懈努力、持续攻关,终于育成了我国首个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高产新品种“扬麦33”。国内权威专家评价认为:“扬麦33”实现了抗赤霉病与高产协同遗传改良的重大突破,对于解决我国小麦严重病害问题意义重大。

1991年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高德荣进入里下河农科所工作。30多年来,高德荣追随着农业科研前辈们的脚步,一直从事着小麦遗传育种和品质改良工作。自2012年以来,他研发的“扬麦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达1.2亿亩,新品种比对照品种平均每亩增产25公斤,总计增产粮食超过30亿公斤。

高德荣经常和农民一起干农活、拉家常,深入了解他们对品种的意见、有哪些新的需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培育什么;国家需要突破什么,我们就要钻研什么”。

21世纪初,长江中下游生产上出现小麦播期推迟的苗头,他敏锐地察觉到生产对耐迟播品种的潜在需求,立即部署开展小麦耐迟播理论研究和育种。研究提出了“两端快速发育”育种策略,培育出耐迟播高产优质品种“扬麦16”“扬麦23”“扬麦25”,突破了“短生长期高产”的瓶颈,被作物育种领域普遍关注和借鉴应用。累计推广超1.1亿亩,增加经济效益65亿元,为粮食增产作出巨大贡献。

担任小麦研究室主任后,高德荣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花在了如何培育更好的成果,如何带好团队,如何实现人才成长与成果产出的协同发展。团队40多人怎样成长发展,如何按照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置研究方向?高德荣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专业背景,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高德荣还常找他们聊天谈心,尽心竭力帮助大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在他和团队共同努力下,青年人才培养实现了良性发展,近5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重点研发项目和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人越来越多,团队还获得了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团队的希望。”他说,年轻人成长起来,育种大旗才能举得住,走得远,才能交出更好的答卷。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高德荣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农业现代化建言献策。近年来,高德荣围绕加快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推广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实施规模化种植和品牌化销售等难点痛点问题,积极撰写政协提案,得到了农业农村部门的重视和采纳落实,品牌良种在里下河地区大面积推广,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界别活动走访生猪养殖大户、协商议事关注农业观光园环境提升、社情民意反映村庄道路改造……高德荣总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参加政协的各项履职活动。今年5月,扬州市政协发动两级政协委员聚焦推动乡村振兴,开展“走百村助振兴”活动,高德荣带着助手和良种,又穿梭在田间地头,指导种植大户做好田间管理。他常说“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是我的本职。我还是一名政协委员,走近群众,把为百姓传递心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时刻放在心上,是我的职责。”(张蓉蓉)

2022-08-15 张蓉蓉 ——记江苏省扬州市政协委员高德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380.html 1 为了大地的丰收 29,38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