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六军团西征背景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转移到湘中,创建新的根据地,并与红三军(原红二军团)取得联络,配合与支持中央红军即将进行的战略转移。同时决定,以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组成军政委员会,为红六军团西征行动的最高领导机关。8月7日,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横石出发,开始突围西征。8月至9月,红六军团突破国民党军重重封锁,于9月20日进入贵州黎平县境。
二、困牛山战斗的来龙去脉
(一)甘溪遭遇战
10月7日,红六军团在石阡县甘溪遭遇国民党桂军阻击,被截为三段,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的重围。担任后卫的红18师直属及红52团,由后卫改为前卫,跟随军团主力一路迂回转战前进。
(二)困牛山战斗
【毛坝交锋】10月15日,红六军团进入石阡县川岩坝,拟渡石阡河去黔东苏区寻找红三军。前卫红52团行至板桥,遇敌迅速据守毛坝,与驻守板桥的黔湘敌军交战。前卫红52团奉命变为后卫。
【朱家坝断后】前进道路遭敌阻截,红六军团决定突围南撤,寻路与红三军会合。10月16日拂晓,红六军团主力从朱家坝南撤,过关口时遭湘黔敌军和地方民团多次堵截。红52团800余名红军,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下,在朱家坝一线阻击敌人,掩护军团主力撤离。
【关口分兵】红52团完成断后任务后,跟随主力转移。10月16日中午,追至关口时,南去的路已被敌军截断。军团主力刚过,为保证军团主力顺利南撤,红52团突破关口,改道向西走十二山梁子去川岩坝、困牛山的大路,成功引敌向西。红52团所剩400余名红军陷入困牛山敌军重重包围。
【营盘垴阻击】10月16日下午3时,为使队伍冲出重围,龙云率领200余名红军先行突围。负责掩护的其余红军战士在团长田海清指挥下,在营盘垴等地阻击敌人,田海清在激战中牺牲。坚守在营盘垴的红军,准备往黑滩河谷下撤时,黔军又将下河滩的退路阻断。这样,营盘垴的红军三面临敌,一面临悬崖。
【魂铸困牛山】16日下午4时左右,狡诈的敌军见久攻不下,便将威胁来的老百姓推到前面,充当“人盾”,向红军一步步逼近。红军边打边退,一直退到虎井沟的一段悬崖边上。弹尽粮绝之际,红军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下几十米高的悬崖。大部分壮烈牺牲,仅极少数被树藤挡绊得以幸存。
【追寻主力】17日拂晓,龙云率余部向国荣追赶主力。有红军因病掉队,战斗中被民团俘获;有红军在被押途中脱险;有失散在困牛山等地,被当地群众救助,伤好后继续寻找红军主力。龙云在岑巩受伤被俘,后牺牲于湖北武汉。
10月24日,红六军团主力与前来接应的红三军主力在印江县木黄会师。
三、困牛山战斗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红六军团52团指战员的浴血奋战和英勇牺牲,为红六军团主力突围与红三军在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策应和掩护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实力,确保红六军团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
困牛山战斗红军集体跳崖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必须代代传承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
(供稿: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本版图片均由李昊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