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青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稳居世界第二。
从京津冀三地来看,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40.4%,2022年上半年为4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为22.1%(今年上半年为25.3%);天津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的目标是到2023年不低于55%;河北省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33.4%。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实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到2021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9.6万亿元,是2013年的1.7倍,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次产业构成比由2013年的6.2∶35.7∶58.1变为2021年的4.5∶30.6∶64.9,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六成。与此同时,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21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5002元、47449元和2938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长7.9%、7.6%和8.6%。
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京津冀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整个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2008-2018年,北京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54.70%,天津市增长4.3%,河北省增长9.86%;2011-2019年,北京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1.99%,天津市增长5.11%,河北省增长4.92%。2021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3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62.3%,三地全年优良天数均超260天,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分别降至33、39、38.9微克/立方米。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高资本产出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003-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市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上升,天津市明显上升,河北衡水和廊坊上升,保定略有上升,其他8个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构成看,它来源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反映的是经济效率。从劳动生产率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普遍上升;从资本产出率来看,北京市显著上升,在全国都是领先的,而其他城市均呈下降趋势。资本产出率普遍下降,与传统的工业经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有关,而数字经济可以不受规模报酬递减规律支配,其规模报酬通常是递增的;数字经济发展好的地方,资本产出率是上升的,比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南京、东莞、中山等城市。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43.7%;全球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而我国这一比重为81.7%(2021年)。京津冀区域大体如此。就河北省而言,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应把产业数字化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加大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县域产业集群的数字化水平。另一方面,要以超常的力度抓好数字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相关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这方面,雄安新区具有千载难逢的机遇。要围绕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一重要定位,一是重点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央企以及创新型民营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优势企业以及电子商务等企业总部,加快数字产业发展;二是重点承接相关领域著名高校在新区设立分校、分院、研究生院等,承接相关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创新中心,筹建雄安电子科技大学,布局国家实验室,打造全球数字创新高地。此外,还要同步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加强数字治理,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省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