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周刊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17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陈 晶

秋季来临,此时白天艳阳高照,夜间清凉干燥,早晚温差较大,雨水减少,水分滋润不足,因此,秋燥成为秋季的主要特点。人体阴阳变化与自然界相应,阳消阴长,受到自然界天气特征的影响,燥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现象。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出现燥象。人体肺阴易亏、胃肠易燥,如皮肤干燥、口唇干燥、鼻咽干燥、头发失去润泽等。故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应少辛增酸,滋阴润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缓解秋燥饮食有方

“燥者,干也。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使人体因为缺少水分的滋润而出现口干、嘴唇干、皮肤干等一系列症状。”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林琳介绍,秋燥有以下表现症状:

皮肤、嘴唇干燥。秋燥的人,皮肤、嘴唇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瘙痒等症状。

上呼吸道干燥。包括鼻干鼻痒、口干、咽干咽痒等。

肺燥咳嗽。可出现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甚至痰中带血的情况。

肠燥。可出现大便秘结、干燥难解的情况。

“其中,肺最怕燥。肺具有怕风、怕寒、怕燥、怕脏的四大属性。燥邪是肺脏的头号天敌,在秋天必须要注意润肺防燥,才能免除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困扰。”林琳说,入秋之后,咳嗽的人越来越多,又因天气干燥,故秋季咳嗽以肺燥咳嗽多见。肺燥咳嗽常与上述秋燥的症状同时出现,典型表现是皮肤及嘴唇干燥、皲裂、脱屑、瘙痒;鼻干鼻痒、口干、咽干咽痒;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甚至痰中带血;大便秘结、干燥难解;舌苔干燥。

“肺燥咳嗽可用饮食进行调养。”林琳介绍,饮食要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燥热、油腻食物;日常多补充水分,且喝水时应注意少量多次;可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藕、银耳、百合、白萝卜、蜂蜜;可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橙子、菠萝、杨梅、番茄等,酸味食物有生津作用。

林琳说,秋季润肺去燥给大家推荐两道食疗:

沙参玉竹水鸭汤。材料:沙参10g、玉竹10g、水鸭一只、生姜三片。做法:沙参、玉竹水浸半小时;水鸭切块,冷水下锅,焯水去血水,再用冷水冲洗干净;上述食材加入生姜片、清水,炖一小时,调味即可。此汤可起到养阴润燥,补虚生津之功效。

银耳百合莲子羹。材料:银耳、鲜百合(如用干百合先泡后煮)、莲子、枸杞、冰糖各适量。做法:银耳泡发后去掉根部,撕成小块,加水煲一个半小时;莲子泡发后去掉内芯;百合洗净,分成小片;银耳煲足一个半小时后,加入莲子、冰糖,莲子煮软后,再入百合、枸杞,煮十五分钟即可。此羹可润肺养阴,养心安神。

季节更替,预防“换季病”有讲究

“秋季养生重在一个‘收’字,因为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容易受伤,所以要固护自身的阳气,使得精气内守。”北京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申子龙介绍,“收”其实就是一个能量蓄积的过程,以应对寒冬的到来。

“初秋时节,也是各种疾病容易相继爆发的时期,比如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等。尤其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来说,这段时间是防病的关键期。”申子龙提醒——

感冒咳嗽是初秋时节最容易犯的一类疾病,由于大家已经适应了夏天的生活方式,短袖短裤,冷饮冰激凌,可是到了初秋时节,特别是处暑节气以后,昼夜温差加大,衣服单薄,人们很容易受寒,而出现感冒咳嗽,即中医学讲的“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需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服,防寒保暖。

过敏性鼻炎最容易在换季时节发作,如早起出门遇到冷空气,常鼻塞、流涕、打喷嚏。日常生活中则需注意头部防护,如出门戴口罩、帽子,同时可以经常点按迎香穴(鼻翼两侧,鼻唇沟处)通利鼻窍。

皮肤干燥,对于干性皮肤的人群来说,尤为明显。皮肤干燥甚至脱屑、没有光泽、毛孔增大,有的人还会有口鼻干燥、干咳、大便干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抹点润肤的硅霜,也可以吃一些百合、梨、藕等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另外,口鼻干燥难耐,可以试试中药二根汤,芦根30g,白茅根60g,水煎服,二者都可清肺热、生津液、清热利尿。此外,芦根还可以清胃热,白茅根凉血止血,二者合用是清肺胃燥热,生津液。

慢性肾脏病加重,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讲,因抵抗力下降,更易患流感,对于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常常导致肾脏病急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风受凉,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低盐低脂优蛋白饮食。

“此外,还需注意悲秋综合征。”申子龙提示,五行学说来讲,秋天属金,而“七情”之悲也属于金,二者相通,故人们常常在秋天产生一些悲伤情绪。悲秋综合征在少阳体质人群中最多见,多愁善感、爱生闷气、善太息。建议大家可以喊两三好友,登高出游,高歌一曲,开阔胸怀,同时听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疏肝解郁,以缓秋天的肃杀之气。

不要盲目“贴秋膘”

“入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之说,大家都开始着手进补,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需要‘贴秋膘’,有的人更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胀便秘等。”申子龙介绍,“贴秋膘”其实更适合于虚证人群,对于一些营养过剩人群则不适合进补,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患者,如盲目进补,就可能会加重原发病。此外,“贴秋膘”需要因人制宜,辨证施膳,对于太阴脾虚人群,要从健脾和胃出发,不一定非要吃大鱼大肉,推荐鸡蛋瘦肉粥、山药芡实粥、南瓜小米粥等。对于畏寒肢冷,腰酸乏力肾阳虚人群,可以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活血、温阳补肾;对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的肾阴虚人群,可以食用百合鸭肉汤,清热润燥养阴。

“饮食须注意养阴增液。”申子龙提醒,秋季容易产生“秋燥”,伤及阴液,可以多吃一些能润燥养阴的食物,如蜂蜜、甘蔗、梨、百合、银耳等。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葱等,因为辛辣太过易损伤人体阴津。还要避免饮食太过寒凉,否则易伤及脾胃,出现腹泻、腹痛等情况。

“此时,还需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申子龙介绍,进入秋季,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起居作息方面要特别注重,积极调整睡眠时间,不要熬夜,保证睡眠质量,早睡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同时避免睡觉时受寒,添加被褥,适应节气的变化。

“同时,还应避免过度运动。”申子龙说,因为剧烈运动会造成大汗淋漓,致津液耗伤,如果这个时候感受风寒,使毛孔闭塞,汗液不能排出,则会出现湿疹、黄汗、感冒等,甚至落下风湿病根。此外,工作亦不要过劳,注意劳逸结合。因为秋季人的精气内收,劳累过度也会损伤精气。

2022-08-17 陈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501.html 1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 29,5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