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圆圆
日前,文旅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民宿代表着乡愁和情怀,代表着城市人群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在政策利好和市场火热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乡村民宿成集群化、产业化发展。在北京市平谷区的大兴庄镇,就有这样一批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着。
室外5000年 室内五星级
走进平谷大兴庄镇的金塔仙谷度假小镇,自然与建筑新、老元素结合混搭,突显一种静谧的艺术美感。
作为大兴庄镇最大规模的精品民宿,金塔仙谷民宿总经理刘若辉正忙着应对暑期的接待高峰。“我们一期共有26个院落,可以同时接待105人。”刘若辉说,“目前到8月底的周末,所有的院落都预定满了。”
“室外5000年,室内五星级,这是我们的理念。”刘若辉介绍说,这片原塔洼村三队的4000多亩地,因背靠储金丰富的淘金谷和有1000年历史(始建辽代)的双塔寺,所以民宿取名为“金塔仙谷”。在群山的环绕中,金塔仙谷步行路线顺应老村原有道路改造而成并贯穿全村,同时串联起咖啡屋、小书吧、中餐厅等不同公共节点,提升了村落旅游度假的整体氛围。
“金塔仙谷跟普通民宿经营模式不一样,它是以集体的形式形成股权,合力共同发展集体经济,让更多的村民受益。”刘若辉说,在原村村民整体搬迁至大兴庄镇上后,吉林省建设集团通过集体土地流转,与大兴庄镇政府成立了土地联营公司,村集体以40亩建设用地入股,并每年按比例进行分成。“尽管这几年受疫情影响,金塔仙谷民宿依然给村集体带来一年60万元的收益。”
金塔仙谷民宿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本地乡村民宿的水平,也为周边村民带来更稳定的就业,塔洼村一队的村民马连启就有切身体会。“以前家里有20来亩不太平整的土地,只能就着地势分散着种些果树。”马连启说,家里种植最多的是栗子树,此外还有核桃树、苹果树、柿子树、梨树等。“每年秋季,打完果子,都等着商贩上门收货。正常年景,这些果树一年能收益1-2万元,赶上干旱就没保障了。”
2015年,马连启凭借自己多年的果树种植经验,成了金塔仙谷民宿的园林果树管理员。不再靠天吃饭,收入也翻番了。“在民宿上班,离家近,工作还稳定。这里管吃管住,一年还能挣个5-6万元。”马连启知足地笑着。
“目前,我们正在规划二期工程,将进一步引入民俗文化、体验手工坊等项目,结合平谷区的地域文化,让游客来到这里吃得满意,玩得开心,感受返璞归真的乡村文化。”刘若辉说。
形成合力 打造民宿集群
乡村民宿有多“火”,有数据为证。
今年“五一”前,途家民宿发布的“五一”出游趋势显示,“五一”期间乡村民宿的订单量占比达到51%,较去年占比提升20%。其中,北京京郊民宿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一倍。
乡村民宿的井喷式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经营。2020年,“80后”的曹辉就回到平谷大兴庄镇良庄子村,利用自家闲置的老宅经营起“小池”民宿。
远离城市的喧嚣,坐拥满院落的鲜花……在黑白相间、简约建筑风格的小池民宿,煮茶听风,夜晚赏星,怡然自乐。
“目前我的民宿共有两个院落,1号院可以接待10人,2号院稍微大一些,可以接待12人。”曹辉认为,现代民宿除了格局舒适、设施精致外,还要有民宿主的融入。“我会亲自和每位入住客人沟通,告诉他们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这样客人才会觉得入住的不是冷冰冰的房子,而是有温度的家。”曹辉说,小池民宿的回头客特别多,最多的一位客人,已经来过9次了。
“我们民宿虽然不提供餐饮服务,但会为客人准备烧烤、火锅等设施,客人只需自带食材即可,也可以在周边的餐厅点食材或者直接叫外卖。”曹辉说,现在出来玩的基本是“90后”“00后”,这种自在随意的方式也很适合都市年轻人。
“回归乡村生活是现代人找回静谧的一种情怀。我的家乡有很好的生态资源,现在的政策也对民宿经营者很友好,相信未来乡村民宿会很有前景。”曹辉正在计划吸纳周边村落的闲置空房,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乡村民宿的行列,做成一个宿集,让大兴庄镇的民宿更具规模。
曹辉的发展愿景,正符合了大兴庄镇乡村民宿的发展规划。
“大兴庄镇基本上是平原村落,农业采摘观光项目较为突出。目前镇政府正在计划将周庄子村、良庄子村、西柏店村三个临近村落中闲置低效的宅基地盘活,打造民宿集群。”大兴庄镇镇长肖桃表示,“农业观光需要民宿做支撑,民宿的发展也将拉长农业旅游的产业链,真正形成农旅融合发展。”
肖桃认为,乡村民宿利用闲置农居宅基地反哺乡村,盘活存量资源,丰富产品供给,衍生出农家菜、土特产、伴手礼、亲子采摘、文化体验等产品服务,为乡村三产融合和休闲度假消费提供了绝佳的场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以“民”之素质 “宿”之文化助推产业发展
“乡村民宿的关键支撑是‘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宋昌耀表示,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住宿功能的进阶版,演化迭代的基础在于乡村住宿功能提供主体的变化。“相比传统农家乐,越来越多的具有开阔眼界、创意思维、现代经营理念和社会资源的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加入乡村民宿发展中,成为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宋昌耀认为,发展乡村民宿需要统筹各方力量,需要提升“民”的素质和能力。加大人才返乡创业扶持力度,支持外出务工农民、高校毕业生等回乡进行乡村民宿创业,成为众多相关政策文件的共识。
“强化乡村民宿的人才支撑还需要扩大‘民’的范围。”宋昌耀建议,要积极吸引外来资本投资乡村民宿,鼓励城镇居民等通过租赁产权明晰的闲置宅基地房屋、合作经营等方式开展乡村民宿经营,推动乡村地区成为各类人才的荟萃之地。“外来投资者不仅为乡村民宿提供充裕资金,而且能够引入现代化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乡村生活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宋昌耀认为,提升乡村民宿的住宿体验是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住宿体验不仅来自物理空间的停留,更来自文化氛围的浸润;不仅是‘住’的单一体验,更需要‘吃、游、购、娱’等方面的多维提升。”宋昌耀举例说,比如,乡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承载地,可利用非遗资源,实现非遗文化与乡村民宿的双向促进;再如,乡村地区在农耕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各具特色,各地区可根据自身文化传统,以乡村民宿为纽带,开设特色节庆活动、手工制造等文化体验活动,使游客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民俗文化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