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风、乡愁、乡恋、乡情,浓郁的乡土文化是国人内心最深沉的寄托。
新时期如何创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各方贤士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成为当下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议题。
“鸿雁”归巢,激活一池春水
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兴隆场镇密灯村,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之间,千亩茶园生机盎然。“今年村里种植生态白茶3000多亩,发展势头非常好,大家很有信心。”谈起村里的产业发展,村支书向水珍直言,乡贤能人功不可没。
密灯村地处泸溪县中西部,群山环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2018年,在外打拼事业有成的唐荣芬毅然返乡创业,成立密灯众诚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白茶种植。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密灯村白茶产业蓬勃发展,去年白茶销售额达1800余万元,带动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0余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泸溪县积极开展“统战+乡贤”工作,深挖乡贤人才资源“富矿”,以乡情、乡音为纽带,搭平台、优服务、聚合力,团结引导广大“新乡贤”为家乡建设汇聚智慧和力量。近两年来,吸引600多名优秀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泸溪县的实践,正是全国各地吸引“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各地纷纷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吸引新乡贤回家的“归雁经济”,正呈现出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力。
乡贤,顾名思义,就是乡里的贤人,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乡”是“贤”的“籍贯”,表明其在乡村的经济基础、社会根基和文化认同。较之传统的乡贤概念,新乡贤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代意义。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随后,“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同样指出,要让新乡贤群体在乡村治理问题上积极发挥作用。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很有必要树立一批回乡带领乡亲建设家乡的优秀乡贤典型,鼓励更多乡贤回乡发展,带动乡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对记者表示。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是‘人才振兴’,要鼓励从农村走出去的人员回村发挥作用,打造新时代‘乡贤’,弥补乡村振兴的人才缺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说。
在他看来,城镇化大趋势下,农村人才流失加剧,且返乡回流渠道相对不畅,导致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不牢。而我国每年有大量原本来自农村的人员,他们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更重要的是有“落叶归根”的情怀,是乡村振兴的宝贵人才资源。
群贤共治,助力基层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既涉及乡村的产业发展、农民的生活富裕等物质层面,也涉及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生态文明等精神层面。“新乡贤”群体是一支重要的支撑力量,他们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涵养、矛盾化解、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所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贤文化就是维系着庞大的中国社会正常运转几千年的基层力量。刘木华认为,乡贤因自身的品德学识、热心乡村公共事务、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得到农民的尊敬与信服,在农民心中有极高的威望。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退休后回到家乡湖南岳阳西冲村,3年把西冲村从一个落后村转变为“岳阳第一村”;海南省原副省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苏厚退休后回到家乡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务农,让松梅村面貌焕然一新;吉林省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到家乡安图县石门镇大成村务农,带领村民发展产业,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在城镇化为代表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受到冲击,在改革进程中难免有不少矛盾。乡贤在村里地位比较高,村民比较能够听进去他们的意见,可以起到弥合社会分歧的作用,使社会改革进程在乡村这一层面变得更加平缓,实现把社会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
“20世纪,‘将军农民’甘祖昌和‘老阿姨’龚全珍开社会主义中国式‘告老返乡’之先河,回到农村带领乡亲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治理、宣传党的声音,是不忘初心的典范,其事迹在当前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刘木华说。
留住乡愁根脉
跟随着老照片、老物件、历史典故了解村居文化,跟着乡贤足迹学习乡贤榜样……连日来,浙江温州市龙湾区、泰顺县、苍南县等地的乡贤馆成了孩子们暑期研学的热门打卡地。孩子们纷纷走进新乡贤馆,聆听新乡贤故事,感受新乡贤文化,感悟新乡贤精神。
据介绍,温州市努力把乡贤阵地建设成为乡贤礼遇中心、乡民议事中心、乡亲联络联谊中心、乡风引领示范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95个镇(街)级以上乡贤馆、乡贤会客厅等乡贤阵地。
“每到月底,我把村里的乡贤达人、产业能人组织拢来,到村里的乡贤会开月例会,集思广益,解决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中的问题。”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浦溪村主任武长保向记者介绍,该县采取多种方式畅通乡贤发挥作用渠道。得益于乡贤助力,该村荣获“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村里的乡贤会所也成为各级参观调研、交流学习的打卡点。
“在当代,虽然我们的乡土社会正逐步被现代社会替代,但乡土观念仍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特别是现在很多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村出生的,乡土情结依然很重。”麦康森对记者表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递交了一件《关于鼓励退休人员回“老家”发挥余热 打造新时代“乡贤”》的提案。
“目前来看,年轻人因工作、思想差异等原因回乡发展相对困难,退休人员回乡相对约束因素较少,较为容易可行。”麦康森表示。他认为,鼓励退休人员回乡有很多可行性,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告老还乡、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退休人员也具备回“老家”发挥余热的良好条件:退休人员大多有知识、有阅历、有资源,干事有办法,完全有能力带领父老乡亲搞建设、搞发展。
他同时表示,退休人员回乡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很多农村人才离开后到城市安家落户,在农村的土地和宅基地都已经没了,在住房、医疗方面都需要更多保障。他建议相关部门全面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层面中存在的阻碍退休人员回乡的不利因素,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探索乡贤回归创业奖励补贴政策,破除宅基地、医保、创业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我们要给回乡发展的乡贤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还要让他们留得下、用得好。”刘木华认为,政府部门也要加快补足乡村交通、卫生条件等方面的短板,为乡贤与乡亲们建设秀美乡村打牢基础设施的硬件平台,让他们能更好地投身家乡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要加大‘新乡贤’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退休人员以及从村中走出的‘能人’‘达人’‘贤人’回乡造福。”麦康森说,乡村振兴呼唤更多“归雁”,而鸿雁归巢,必将带动乡村长远发展,带领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