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周刊

飞地经济是武陵山民族地区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23日   第 06 版)

李宜展 本报记者 李元丽

“飞地经济是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推动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三峡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何伟军在8月19-21日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第四届兴边富民论坛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说。

“武陵山民族地区作为连片特困地区在主体功能分区定位的约束下,面临着发展滞后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飞地经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迈向共同富裕。”何伟军表示,武陵山民族地区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汇之处,生态脆弱、经济落后,是我国土家族的最大聚居地。面临着底子薄弱、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管控、主体功能区限制性开发、要素供给缺乏弹性等四大发展约束。

在何伟军看来,“飞地经济”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通过合作与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市场经济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的空间试验产物。对于武陵山民族地区而言,“四少一限”(少人、少钱、少地、少路及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的现实困境决定了其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可以缓解约束,进行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是一条有效、可行的发展路径。

如何通过飞地经济推动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何伟军认为,飞地经济的本质是在尊重市场力量和主动探寻合作机遇基础上形成内生经济合力,而不是单纯依靠行政力量的“传帮带”。目前武陵山民族地区在立足地缘实际和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在相对发达地区设立“前沿阵地”,开展了市内跨县、省内跨县、省内跨市、国内跨省等多种形式的飞地经济实践探索。为进一步推动武陵山民族地区飞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深层反思如何更好地实现发展的提档升级,以创新重构“反向飞地”、完善政府顶层设计、优化利益协调机制、提升产业发展动力和拓展多元反向飞地经济形态为手段,在处理好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政府与市场关系基础上,促进地区之间形成“竞争—竞合—联动”发展,切实实现飞地“联姻”,避免陷入“由合作典范走向冲突博弈”的困境。

何伟军表示,飞地的形成是一块很好的空间制度“试验田”;在国家总体规划已明确划定了区域功能和产业发展类别的基础上,飞地是实现两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调和剂”;飞地经济是武陵山民族地区顺应市场规律,实现内生发展的“造血机”。“持续发力,让飞地经济飞出新高度,是未来武陵山民族地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选择!”何伟军最后说。

2022-08-23 李宜展 李元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790.html 1 飞地经济是武陵山民族地区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29,79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