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磊
为解决县域教育发展的问题,两家公益机构的两个公益项目合成一个项目,力图实现“1+1>2”效果。
近日,龙湖公益基金会的“湖光计划”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山桥计划”在北京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启动了两大项目合作而成的“湖光-山桥计划”项目,旨在以教育为切入口,助力乡村振兴,致力于通过提升县域教育人才管理水平,促进乡村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山桥计划”是友成基金会于2019年发起的欠发达地区县域教育综合改善项目,目前共有广西德保县及龙胜县两个项目地。项目以县为实施单位,基金会派出一支驻地教育帮扶工作组,对当地进行连续多年的深度帮扶工作。
该项目的帮扶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以线上线下并举的方式为项目学校提供学科、艺术、心理、职业教育课程,同时还提供培训及物资援助。以德保县项目为例,友成基金会派驻了一支8人团队在该县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帮扶工作,项目内容既有乡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又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青春期教育。此外,还开设了编程机器人兴趣班和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据了解,截至目前,“山桥计划”惠及2万余名中小学生和2600余名乡村校长及老师,并为当地引入价值2000余万元的物资。
“山桥计划”聚焦县域、整合多方优势资源的帮扶模式,与“湖光计划”尤为契合。“湖光计划”整合企业、名校及优质公益资源,以企业管理理念赋能乡村学校管理;整合名校资源助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同时打造“中华英才培养计划”,为乡村学子提供赴名校学习、交流的机会。
“山桥计划”项目团队具有丰富的一线经验,落地执行能力较强,而“湖光计划”则在管理方面具有独到经验。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李佳琛表示:“‘湖光-山桥计划’项目在理念契合、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应运而生,将为乡村教育带来粼粼‘湖光’,在乡村学校和前沿教育之间搭起一座链接之桥。”
县域是城乡融合的载体,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以县为主,是公益组织开展合作的恰当行政单元。据了解,“湖光计划”项目在重庆市巫溪县开展了近1年的时间,已经和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基于此,“湖光-山桥计划”项目将率先在重庆市巫溪县落地,计划在龙湖公益基金会和巫溪县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由友成基金会派出一支驻地教育帮扶工作组,进驻巫溪县,对当地进行教育帮扶。
驻地项目组将深入学校挖掘乡村学校真实需求,链接匹配外界优质课程资源、专家团队、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至乡村学校。并在符合条件的学校内,针对校长、教师和学生三大群体,落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性教育、中小学戏剧教育、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教育资源,从而深入、可持续地整体提高巫溪县教育质量。整个项目周期内,预计覆盖巫溪县21所中小学,直接培训或服务校长35人,直接受益教师近千人,直接受益学生超8000人。
“乡村教育发展问题复杂而立体,无论哪个参与方,都希望系统、可持续地提供解决方案。”李佳琛认为,多方共同诉求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专业性,将会在教育公益领域催生出更多协同与合作的模式,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表示:“友成基金会项目覆盖的区县已达2123个。‘湖光-山桥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共同探索县域教育帮扶创新模式、创新机制,提供综合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