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族宗教

抓住“关键少数” 加强服务管理水平

——天津市政协常委黄骁卓建言提升社区民族工作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25日   第 08 版)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多民族共处已成为城市社区人口结构和布局的新常态,凸显了社区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近日,天津市政协常委黄骁卓调研后提出,要大力提升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水平。

“以天津市为例,现有1885个社区,社区调节能力面临挑战。”黄骁卓认为,城市化使传统民族问题出现了“时空转移”,即少数民族聚居地社区问题正在转移到非民族地区社区,进入城市和沉积于社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在面临融入问题的同时,也面临保障和服务少数民族特点、需求的考验。社区民族工作既要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也要提供情感支持。

黄骁卓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社区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有待优化,法规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社区民族工作存在主体单一等问题,基本上还是党委政府“唱主角”,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缺少协同发力,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亦未实质性深度参与。如何建立协调联动的基层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打造合力,是当前社区民族工作的重要课题。

在黄骁卓看来,社区民族工作队伍专业化欠缺,积极参与程度不够。受人员和经费等因素制约,政府部门尤其街道缺少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社区民族工作;政府民族部门尤其街道民族工作专业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对民族政策解读、理解不够深入,在工作中存在简单化、“一刀切”现象,与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数量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不匹配。

“社区民族工作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存在问题,黄骁卓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加强领导,强化统筹,成立以地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任组长,统战部门和政府民族宗教、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定期共商协调少数民族人口生产生活中的突出、特殊和重大现实问题,强化统筹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社区民族事务协同治理。

“根据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的人数,配备少数民族社区工作者,抓住社区工作者中‘关键少数’,重视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养社区民族工作骨干。”黄骁卓建议将各级民族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融入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教育课堂,开发相应的课程,并列为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必学科目,分专题开展民族政策和理论教育。依托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在线学习等,每年举办民族工作者培训班、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班等,组织社区民族工作骨干参加培训,重点学习中央精神和城市民族工作理论方法,提高受训人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社团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在黄骁卓看来,政府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在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区域建立联系交友站,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社区设立联谊小组,搭建常住少数民族居民之间、常住与流动少数民族人口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吸收具备法律知识和司法工作经验的成员建立法律服务队,无偿提供法律服务,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2022-08-25 张原 李宁馨 ——天津市政协常委黄骁卓建言提升社区民族工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935.html 1 抓住“关键少数” 加强服务管理水平 29,93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