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高晓声种菌菇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25日   第 11 版)

作者:周星

1969年,高晓声离开了他钟爱的语文课堂,被借调菌肥厂担任技术员。在当时,搞菌肥乃是新生事物,所以要先行一步作榜样,高晓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自然要身先士卒承担起这个任务了。他除了实际负责厂里一些事务外,还到村里的生产队蹲点,进行菌种培养,指导社员们使用菌肥。

高晓声是一介书生,从事起农业研究是丝毫不马虎的。据郑陆镇三河口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陈顺甫回忆:那时候,高晓声亲自教社员准备好碎土,与麸皮拌匀,然后掺和菌肥,充分拌和后,堆放到每户人家的饭桌下,一时间家家户户的饭桌下都有了一个小山包。经一周发酵,就可以撒入田间;再经过一周,水田作泡,就起作用了。之后,由高晓声总结,写成讲稿,加以推广,他还叫二队队长去登上中学讲台,向学生现身说法,学习菌肥知识,普及这一新生事物。从此,三河口菌肥厂开始不断开发新产品,像灵芝、灵芝糖浆、蘑菇之类的微生物制品,在那个特殊年代大受市场欢迎,盈利颇多,还受到了县里领导的重视。县里先后组织各个公社来进行现场交流会,学习取经。

后来,高晓声利用写作的闲暇时间,在家中的阁楼上也开始了他的菌种培养生活。他搜集许多瓶子,把菌菇种子放在瓶子里,调节温度,通风换气,天天观察培养,日积月累,他阁楼的墙角落里竟然堆起来一大摞瓶子。培养菌菇也成了他写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为他作品中的人物增加了灵气,而那些瓶子也成了他居家生活的一个有力见证。

改革开放以后,高晓声迎来了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大转折。他告别了生活20多年的农村天地,带着一身乡土气息,重返文坛,再续他喜爱的文学生涯。

2022-08-25 周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947.html 1 高晓声种菌菇 29,94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