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魏训环
夜幕降临,青岛市南区中山路百盛大厦外墙上一块超1400平方米的巨幅裸眼3D大屏、地标性建筑天主教堂光影秀同时点亮,酷炫的光效与百年中山路碰撞,让纵横交错的街区沸腾起来。曾经逐渐陷入低迷的老城区,如今老饭店内座无虚席,网络流量占据同城榜首!面对中山路的新变化,青岛市民不禁感慨:“中山路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下子毛细血管全打开了,人流量甚至远超2000年的‘千禧年’之夜。”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作为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主战场之一,推进以中山路区域为主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青岛面向未来谋划部署的一项历史性工程。
今年年初,在政协第十四届青岛市市南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市南区委书记王锋希望区政协和各位委员发挥独特优势,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特别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唱响“政协声音”、彰显“政协智慧”、贡献“政协力量”。
市南区政协把“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列入今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把“历史城区复兴发展”等作为季度协商座谈会主题,围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专题调研和视察考察。今年以来,市南区历史城区6条攻坚战线31项任务齐头并进,十大战区90个项目建设全面展开,58个“品牌示范+流量导入”项目落地,老街里逐渐修缮,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中山路区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青岛市唯一入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通过专家评议。老城区复兴开始按下“快进键”。
近日,市南区政协组织召开“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品质 打造更新建设骨干区”专题协商座谈会,13位政协委员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聚焦难点热点,分别围绕推动老旧小区更新建设、加快开展全领域数字化转型等问题,采取口头和书面发言的形式,通过“小切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近期,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在市南区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但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改造物质环境,还需要构建社会经济文化充分融入的生态圈。”袁静委员建议围绕构建历史老城区“有机生态圈”、人民城市“共享生态圈”、城市更新“法制生态圈”进行探索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其惊人的财富创造力和就业潜力,可以成为城市更新中的当红产业、支柱产业。”王苑清委员建议,优化文创产业发展政策软环境、营造文创产业发展生态圈;加强政企合作,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文创产业平台建设,打造老城区自己的文化IP和主题场景。
潘峰委员认为,着眼前沿先进技术,建议在实施西部老城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建筑数字技术,包括应用BIM技术构建老城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应用智慧消防技术构建老城区消防安全系统、智慧运维技术构建老城区绿色低碳能耗管理系统等,以此精准助推西部老城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高质量落地。
政协委员与市南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面对面地协商座谈、充分沟通,针对历史城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城区停车场建设规划等问题与职能部门进行互动交流。
“各职能部门应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责任和时限,对委员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市南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傅跃鑫对委员们提出的专业性的建议表示感谢。
市南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管寿果表示,要持续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入做好“容、融、通”文章,跟踪做好推动协商成果落实的“后半篇”文章,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支持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