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文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人才强国,教育优先。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与政治任务。奋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战线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改革、全面创新,继续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厚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教育的力量。
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宗旨,增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深谋远虑和对教育事业的高瞻远瞩。高校不仅是人才聚集的重要高地,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沿阵地。高校建设发展必须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主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致力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落实中央办好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落脚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立足后继有人的国之大者,扭住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目标、人才培养任务、学科专业建设、思政工作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的“牛鼻子”,不断深化科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了办学质量与育人质量,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精尖的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与青年梯队。
把办好思政课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铸魂育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这一重要论述切中了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害与关键,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实践遵循。高等教育战线应从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思政课,不仅将其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推进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的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打造系列思政金课,积极推进思政课主渠道与思政工作主阵地的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托,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实施好这一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保障是根本保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培养一批批自然科学领域的战略科学家,更需要培养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高校应以提升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平台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学术评价考核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科学高效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工作大格局,建设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结构合理、专业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战略科学家队伍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引进与储备,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加快人事制度和绩效改革,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加快推进高校治理结构与服务保障体系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制度密码”。奋力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应积极推动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以大学章程为根本,围绕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服务保障等,科学制定、修订和废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构建适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校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高校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更加科学系统,更加配套衔接,更具可操作性。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依法治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应强化依法管理,坚持把教育管理与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学校治理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切实推动高校师生法治素养显著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确保校园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