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两个结合”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02日   第 08 版)

谢伏瞻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发展。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相结合,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我们党执政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相结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理念新思想新倡议,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从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深厚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契合性,都具有开放性、辩证性和与时俱进的特征。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知行观、义利观、大同理想、民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具有一致性,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文化土壤中长出参天大树,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条件。党的百年奋斗突破了近代以来制约中华文明发展的一系列瓶颈,实事求是、小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通过推陈出新获得新的时代表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华,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展现的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还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

“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从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典范,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作者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

2022-09-02 谢伏瞻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375.html 1 “两个结合”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 30,37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