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董斌)在日前召开的法律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与市工商联、公检法司多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互动,围绕形成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政企之间最大的问题是沟通。”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刘青林指出,市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应该串联起来,用法律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崔作介绍,今年以来,市工商联在与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建立协作机制的基础上,会同市委政法委推动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二十五条措施》,组建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50人专家库,成立2家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案件587件,其中调解成功157件,标的额达5亿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青岛市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挑战,保障民营企业生存必须要未雨绸缪。参会的委员很多身为民营企业家,在建言献策的同时反映了民生诉求。
“我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建筑行业周期长,在安全管理、采购等方面迫切需要法律保障。”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王从远结合自身体会,认为诉前调解作为一种创新解纷机制,灵活、便捷,且诉前化解纠纷,可公正高效地解决矛盾冲突,“建议充分运用多元解纷机制,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多元的纠纷解决渠道,及时调处涉企纠纷,努力将矛盾从源头化解,实现解决在诉前。”
王冰洁委员感叹工商联为企业所做的服务工作的同时,希望加强法务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法律宣传培训,通过视频直播、在线学习平台App、公众号等平台,结合线下传统培训方式,对企业进行法治宣传培训,持续深化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民营企业是否具有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发生后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文晓委员建议,在优化营商环境和对企业帮扶及事前事中事后检查监管等各项工作中,提示企业法律风险,帮助民营企业学会防控法律风险,完善内部防控机制。
在具备完善体制机制及建立建强普法工作队伍的基础上,如何打通法律走进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从专题宣传、风险防范培训、法律咨询、律企对接等多方面建言献策,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