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可谓是既有的放矢,又因势利导,必将推动科普工作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了振奋人心的近期和中期科普发展目标,强化了从个人到单位到国家的全社会责任。《意见》得到切实贯彻,必将在中国营造出一个全民族热爱科学、全社会崇尚创新、整个国家生机勃勃并在多方面引领人类进步的文化氛围。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愿景!
我们需要意识到实施《意见》任务相当艰巨。首先,全社会应该深刻认识到《意见》所布局的全域科普行动绝不是“另一场”运动,而是攸关中华民族命运和未来的战略事项。在科普育人、科普兴国上,从个人到企业到政府等各个社会层次都应该有战略自觉性,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要求每个公民、各个单位都应该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危机意识,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科普工作是最底层的基本依托。因此,《意见》必须不折不扣地高质量落实,其中观念的转变和内化于心的重视尤为关键。例如,某种意义上讲,当前中国优秀科普人才比科技创新人才更为稀缺,愿意献身科普的人才应该得到科教单位的认可和激励;又如,中小学不应再把科学课当作不重要的副科看待,国家应该在机制上解决中小学科学教师编制配备、教师培养培训、岗位稳定性和贡献认可问题,使青少年这一关键人群的科普教育得到基本保障。
其次,全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科普产品的质量,并以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保证公共科普产品的供给和传播质量。科普产品供给是育人兴国的公共事业,而不是极度追求利润的商业。当前流通的科普书籍种类不少,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冒科普之名宣传反科学的东西;不少翻译自国外的科普读物翻译质量粗糙,缺乏认真校译,有些译者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误导读者。国家有必要建立专业对口的质量审查机制对此加以规范、核查和评估,在这方面仅靠业者和译者自律是不够的。
最后,青少年是科普教育的关键人群,学校科普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小学阶段和大学低年级,错失了这个黄金窗口,迷信、伪科学和虚假信息便更容易侵入和占据他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