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李晓明委员:

我们在慕课的使用上还要更有想象力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14日   第 09 版)

实习生 张奚若 本报记者 贺春兰

李晓明是中国慕课的最早践行者、也是一直以来持续的推动者。

对于李晓明而言,慕课已然成为“教书匠的一门新爱好”。谈起慕课给老师们带来的好处,李晓明认为慕课让老师们把自己熟悉与热爱的一门学问,融入个人独有的教学体会,以慕课的形式不仅可以留下来,还可以用出去,这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首先慕课可以从零开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容易获得初始成就感。其次慕课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追求卓越的空间,随着对技术的熟悉、能力的提高、对慕课教学范式理解地加深,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过程上,都能感到学无止境,个人水平可以不断精进,而与他人合作,则能带来新的视野与乐趣。不仅如此,我们做慕课是不孤独的,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教育情怀,众人有之,开放教育,已成大势。将自己喜欢且明白的学问,不吝啬地告诉他人,似乎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取向。这些都让做慕课带给我们令人愉悦的回报。这种回报是人们潜意识中追求的精神层面的自我肯定、自我满足。” 因此,李晓明委员畅想慕课在未来会成为一种社会性爱好,成为“一个徜徉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空间中的精灵”,不再只被视为工作的一部分。

李晓明委员认为,慕课的发展还可以给中国带来更大、更深远的影响。“我们用十年的时间,上下努力,解决了供给的问题,但其实,我们在慕课的使用上,还可以更开放,更有制度设计,更有想象力,让其为我国公民素质地提升起到更大作用。”

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给中国教育人带来了新的思考,人们看到“线上教学”不再是配菜,而成为真正融入教育的一部分。在总结过去7年慕课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明在2020年提案建议进一步加强真正开放的教学资源的建设。“疫情期间慕课在线上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慕课的开放性做得比较好。”“认真总结慕课的经验,能够有利于帮助形成教学资源的大规模共享。”

但在李晓明看来,“慕课的作用不应该只局限在为学生群体学点知识服务,我们还应该去发掘慕课更多、更深层次的价值。现在中国慕课的发展在开放性上还存在不足,受众也过于局限,主要是用于大学课堂的教学辅助之用。”“现在老师录制慕课的热情还可以。现在缺乏对需求端的开发,从而限制了慕课的供给。”

已有数据证明,当前中国慕课已经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未来慕课发展需要更加注重质量与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当前中国慕课从体量上讲,已经毫无疑问处于第一方阵。但在应用层面,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李晓明介绍,目前在美国有一些大学,学生们完全可以依靠慕课加上一定教师支持来获取硕士学位的,这在中国目前是没有的。”李晓明委员认为这是中国慕课发展还需要突破的地方,必须要通过一些深层体制机制的改革来破除障碍,才能对慕课进行更深层的,应用层面的挖掘。

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慕课开发之时,李晓明委员有了新的对慕课未来发展的畅想。他认为,当慕课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将相关课程组织成有意义的“套餐”提供给受众是很有必要的。于是,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在2015年的提案中首次提出“慕课的出现,给我们展现出一种在全民教育方面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带来了实现‘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的可能。”他提议通过国家行为来推动慕课的建设,由国家号召大学不断产出优秀慕课,在此基础上组织形成若干种“基本高等教育”课程套餐,内容涉及人文精神、社会知识、科技素养和学习能力等多种素养。鼓励和支持年轻人通过修读课程套餐,达到“系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程度认定。

为了实现“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的愿景,除了带领团队进行具体课程开发外,李晓明委员始终致力于发挥政协委员资政建言的作用,推动慕课在国家层面的发展。2017年,李晓明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可以从国家发展的长远出发,统筹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生学习等改革发展的需求,实施互联网+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让每个愿意学习的年轻人都可以免费获得系统化的高等教育。”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写道:“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推进中国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李晓明教授认为,慕课是当前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代表无论是谁,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慕课汲取知识、学习课程,来提升个人的受教育水平。

根据2018年1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的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已建成3000多门慕课课程,其中近500门品质优良且有实际应用,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成绩斐然,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成就。

但身为慕课建设的开拓者之一,李晓明认识到已取得的成绩与“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对此,他在2018年提案建议“发挥体制优势,利用国家整体推动在线教育的巨大力量,向参与人和机构旗帜鲜明地提出倡议和要求,让在国家认定支持下的课程资源真正成为社会公共物品”,从而促进慕课资源开放共享。

2022-09-14 张奚若 贺春兰 李晓明委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928.html 1 我们在慕课的使用上还要更有想象力 30,92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