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德灿
民国时期,张澜在四川家乡倡导实业自治,为发展南充蚕丝业作出了贡献。民国初年,他联络盛克勤等人创办果山蚕业社,开始改良蚕桑,从浙江引进湖州桑树,逐步取代本地的野生桑树。同时,创办南充县乙种实业学校,开设蚕丝专业班,培养地方实业人才。
同仁盛克勤也是四川省南充县人,1882年12月2日出生,比张澜年小10岁。盛克勤1907年被清政府选派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高等蚕桑学校。辛亥革命后学成归国,同张澜素有深交,都致力于提倡实业和地方自治,曾就任南充地方自治筹备处主任和南充县农会会长等职,时人称他为“张先生的智囊团”。
为从根本上改变蚕丝业的落后面貌,盛克勤在重庆《商务日报》发表《发展我国之蚕丝业》文章,提出三边栽桑、嫁接良桑、改良蚕种、设厂缫丝等观点,得到国内同行好评,他的日本老师亦专此写信表示支持。1917年,盛克勤约集南充富商常德源等6人,租借学院街玄庙观寺庙创办六合丝厂,盛克勤任厂长。六合丝厂所产“金鹿鹤”牌生丝,质量一直名列南充蚕丝界之首,每担丝价高于其他厂丝10块大洋,民国14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24年,盛克勤与重庆“德合恒”商号胡露轩、南充李书玉、王行先等人合资,将厂址迁至都京坝,新建厂房,共占地2.8万平方米,又以5万两白银从上海孔士洋行购回日本信川式座缫车440部、复摇车260部、千叶式煮茧机1部及火管式锅炉、发电机等设备。设备更新后,年产生丝400公担,且质量亦有很大提高。改用煮茧机煮茧,茧层内外渗透一致,解舒良好,生丝条份好,匀度高,色泽佳,英、美等国用该厂生产的14D、21D生丝织成华贵的衣料和女舞袜,名噪欧美。
由于日本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日丝日渐兴盛,对华丝造成威胁。为谋求对策,盛克勤与重庆投资代表胡为荩再次赴日考察,归国后致力于丝厂的改进,从工程筹划、机械选购到技术培训等都亲手操办。同时着手撰写《日本蚕丝业视察概略》一书,系统介绍日本栽桑育蚕及缫丝设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情况,率先将《政府及蚕丝业界对于现势之应付方法》《蚕丝业将来之趋势》等3章在重庆报纸上披露,并向南充县立初级实业学校师生作赴日考察专题报告,介绍日本蚕丝业发展状况,阐发借鉴彼邦之长,改进中国蚕丝业的设想,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931年,六合、同德丝厂合并为同六丝厂后,共有缫丝车近千部,员工1200余人,仍沿用“金鹿鹤”商标。因盛克勤精通技术、善于经营而被推为厂长。
1931年农历七月初九,盛克勤因积劳中暑,猝然去世,是年49岁。张澜闻讯后,甚为痛惜,化用左宗棠挽曾国藩挽联寄托哀思。其联云:
谋事之忠,知人之明,自忖不如大雅;
同气若兰,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挽联意为:“在高雅渊博的你面前,做事谋划的忠诚,善辨人才的英明,我自愧不如;既像扔石头那样不留情面地指出错误,又志趣相投像兰花一样脱俗,我俩不辜负平生的交情。”
为永志纪念,张澜还亲自撰写了墓志铭,托庞明钦代书墓联:
以学战始,以商战终,实业界丕展新猷,壮志未完酬,衰草夕阳竟千古;
其来何从,其去何往,人世间原为逆旅,夜台应自得,明月清风共一家。
联语中“自忖不如大雅”属于张澜自谦,但“实业界丕展新猷”却真实地反映了盛的操行和业绩。而今,四川南充被誉为“中国绸都”,六合丝厂所在地的都京镇,被命名为“中国丝绸第一镇”。四川南充六合(集团)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称号,入选工信部“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
(作者系民盟南充市委研究室主任、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