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宝藏

宋代五大名窑及复古风尚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15日   第 11 版)

◀北宋钧窑花盆

▲北宋汝窑青釉莲花钵

▲南宋官窑青釉贯耳瓶

杨桂梅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期,目前全国发现的宋代瓷器窑址遍及130多个县市,可以用“遍地开花,区域特色”来形容宋代的瓷器生产,五大名窑在宋代就已是藏家追捧的对象。宋代瓷业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瓷器行业前所未有的壮大,形成了许多名窑名品。二是开创了陶瓷美学新境界,瓷器重釉色之质感,重釉色之沉静素雅,如芙蓉出水,给人一种宁静、含蓄、圆融的理性之美,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意识。

五大名窑之定窑

定窑位于今河北省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在宋代属定州管辖,曲阳窑瓷器的销售集散地在定州,因此曲阳生产的瓷器被人们称为定州瓷。

定窑从唐代开始创烧,当时模仿名满天下的邢窑而烧制白瓷。晚唐五代时期定窑的生产规模已经很大,白瓷质量已具有相当水平,官府曾派有专门的瓷窑税务使在此收瓷器税。这一阶段的定窑以烧白瓷或白中闪青的青白瓷为主,以柴为燃料。器形有碗、盘、盏托、壶等。碗口均凸起一道边沿,底为玉璧形,与邢窑碗相同。

到了宋代,定窑的崛起替代了邢窑,定窑白瓷成为名满天下的白瓷产品,其工整素雅的印花产品成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北宋定窑以烧白瓷为主,装饰工艺有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

1969年,位于河北定县的北宋静志寺塔基和净众院塔基先后因施工而被发现,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中瓷器有170件,均为定窑的产品,有碗、盘、杯、碟、盏托、洗、瓶、炉、盒、罐、净瓶等。这两个塔基分别建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和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为北宋早期。

这两批定窑瓷器,是目前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北宋早期定窑出土瓷器标本,也说明在北宋早期,定窑白瓷产品已经是上等瓷器,在宫廷和贵族阶层流行。

五大名窑之汝窑

汝窑瓷器因文献中北宋宫廷专用瓷的记载以及清宫皇家旧藏而闻名,目前流传存世的汝窑完整器不足百件,多收藏在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因此汝窑瓷器因其“官窑”身份及存世稀少而身价倍增,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中最名贵的瓷器之一。

找到汝窑的窑址曾是陶瓷学者的梦想。20世纪80年代,在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附近找到了汝窑的窑址。1986年至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个区域进行了6次发掘,发现窑场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找到了汝官窑的中心烧造区,揭开了汝官窑的神秘面纱。不仅传世汝窑器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同的瓷片标本,还发现了一些传世品中不见的器型,例如莲花钵、荷叶碗等,同时还发现了传世品中未见的装饰有纹饰的器物,其中以莲纹最常见,更有鸟、龙形瓷塑,十分罕见。

汝窑瓷器胎质坚硬细腻,呈香灰色;釉色润泽,釉中加有玛瑙末。釉色有卵白、天青、豆青、虾青等,其中以天青色、天蓝色最为珍贵。一般为满釉支烧,底部有芝麻大小的支钉痕,一般小器物有三个支钉痕,大器物有五六个支钉痕。器型以盘、碟较多,另有碗、洗、三足樽、瓶、尊、水仙盆等。

目前收藏汝窑器最多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约有23件,均为清宫旧藏,其中13件底部刻有乾隆御题诗。汝窑位居五大名窑之首,其官窑器稀缺珍贵,不仅促生了明清官窑仿制之风,在收藏热的今天,汝窑瓷器的仿制形成了一个产业,既有仿古造假,也有生活实用器的开发,以满足爱汝之人的需求。

五大名窑之官窑

南宋人顾文荐老年闲居之时所作《负暄杂录》中有一句关于北宋官窑的记录,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是指宋徽宗政和至宣和(1111年至1125年)年间,朝廷在汴京(河南开封)设置了专门的窑场,被称为官窑。但是这个官窑遗址的寻找几乎不可能,因为千年以来,黄河多次泛滥,整个北宋汴京城已经深埋地下。没有考古资料的佐证,关于官窑的猜测众说纷纭。北宋官窑窑址目前仍是考古学家们探索的目标,而南宋官窑的面貌随着杭州郊坛下窑和老虎洞窑的发现而揭示出来,即五大名窑中的“官窑”。

杭州老虎洞官窑的制坯原料直接取于附近的山坡,由于含有紫金土,氧化铁的含量高,高温烧制后胎色较深,主要为深灰、浅灰和灰黑色,有的口沿和足沿露胎处呈紫黑色,俗称为“紫口铁足”。釉层较厚,釉色以灰青居多。器型主要有碗、盘、碟、洗、盏、盏托、杯、钵、罐、盒、盆、瓶、壶、炉、尊、觚等,其中浅腹圆洗、折肩瓶、三足奁式炉、圆形套盒等器与汝官窑的器型几乎一致。老虎洞窑窑炉为龙窑,基本延续了汝窑的工艺,只是制作上更加精细。老虎洞窑的装饰方法减少,只有见于碗盘外腹部的刻花和套瓶的镂孔两种,花纹也只有莲瓣纹和缠枝花纹,更多的器物以釉色取胜,发展出厚釉的装饰效果。

郊坛下官窑是南宋建立的第二个官窑,位于杭州上城区乌龟山西麓。1985-1988年,考古部门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全面揭示了郊坛下官窑的面貌。郊坛下官窑约建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至淳熙六年(1179年)间,此时南宋政权已逐步稳定,宫廷用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郊坛下窑已采用多次素烧、多次上釉的工艺生产薄胎厚釉青瓷,把青瓷的品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产品胎质细腻,胎土是以瓷石加入少量紫金土配制而成,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较高。提高铝的含量能提高抗变形能力,使胎壁更薄;而氧化铁含量高的胎土色深灰(黑),色调深沉,有利于釉面的玉质感。器型种类齐全,满足宫廷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器物以素面为主,花纹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模印、堆贴、雕镂。纹饰主要有莲花、牡丹、蕉叶等植物纹;龙、凤、兽面等动物纹;弦纹、回纹、云雷纹、乳钉纹等仿古纹饰。

传世的官窑器主要是清宫旧藏,目前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约107件,有乾隆御题诗的约20件)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约27件)。国家博物馆收藏的3件上海青浦元代任氏墓出土的南宋官窑瓷器,是目前少有的几件墓葬出土的官窑青瓷器。

五大名窑之钧窑

钧窑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神逅镇一带,钧窑瓷器以艳丽的窑变釉和温润的乳光釉而闻名于世。高温铜红彩和铜红釉的创烧,是对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贡献。铜红釉是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窑炉的还原气氛中形成红色,器物表面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后来发展形成的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是当时其他窑口所不及的,形成钧窑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北京和台北两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钧窑器中有很多出戟尊、底部带编号的花盆、鼓钉洗、海棠盆等代表性陈设瓷,色彩艳丽多变,成为钧窑代表性器物。

钧窑瓷器自创烧以来,就以其惊艳的色彩和千变万化的窑变而备受喜爱,元明清三代官窑均有仿制。钧瓷特有的素烧并多次施釉的厚釉工艺,形成一种乳浊玻璃质感的釉层,配以艳丽而自然交融的色彩,造就了钧瓷与众不同的神韵与气质。18-19世纪,西方在学习并仿制中国瓷器的过程中,对钧瓷窑变技术仿制的成功,成为西方制瓷技术进步的一个阶梯。

五大名窑之哥窑

哥窑虽然列为五大名窑,但其具体窑址和面貌在陶瓷学界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哥窑的信息主要来自于文献中的记录。哥窑被列入五大名窑源自明代宣德年间礼部尚书吕震等人奉旨编撰的《宣德鼎彝谱》,书中有云:“……内库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

目前对哥窑器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传世的收藏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及海外收藏机构。传世哥窑器的显著特征就是釉面开片,呈现出“金丝铁线”般网状,即较粗的黑色裂纹线条交织着较细密的红或黄色裂纹线条。釉面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这种缺陷产生的独特美感,让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这种效果,并在生产中掌握了人为让釉面开裂的技术。

哥窑窑址在何处?这是一直牵动陶瓷学者的一个谜团。虽然目前发现了几个类似哥窑产地的窑址,但是与传世哥窑器比对后仍不能确定其为哥窑遗址。哥窑窑址的探寻和争论仍在持续中,哥窑瓷器的独特风格和美感自面世之日起就一直被人们追捧,元明清三代对哥窑瓷器均有仿制,明成化、清乾隆等时期都有精美的仿哥窑瓷器流传下来。

复古风尚——宋代仿古瓷器

宋代瓷器中出现了大量仿商周青铜器、玉器的礼器,成为宋代文化内涵中重要的一环。

北宋初期,朝廷宗庙祭祀追求恢复“三代之典”,北宋学者聂崇义编撰的《三礼图》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这可以看作是宋代瓷器仿古制作的先声。随后欧阳修的《集古录》、吕大临著的《考古图》以及北宋徽宗时期,设置议礼局,建造宣和殿,向民间搜求古器,宋徽宗下令编撰《宣和博古图》,把仿古风尚推向了高潮。

古器物学兴起的另一个根源,是宋代理学思潮的兴盛,理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儒家的礼治。宋代实行“兴文教、抑武事”“以文德致治”的统治政策,文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文人阶层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程式化生活方式,以此来显示自身的优越性,其喜好和审美需求左右了时代风尚,成为仿古风尚的推动者。宋代文人书房陈设中,花瓶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器皿,仿古瓷花瓶是这种礼器生活化的表现。睹物怀古、寄托理想的情怀不仅影响到文人对器物的审美,对当时瓷器产品的设计制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宋代使用陶瓷礼器的时间大约在北宋中后期,宋神宗元丰元年,为了表示祀天“尚质贵诚之意”,祭器中如簋、尊、豆等使用了陶瓷器。南宋高宗中兴复古,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成立礼器局,大量使用陶瓷礼器,将仿古陶瓷推向了顶峰。官窑仿古青铜礼器瓷器的制作,以及各阶层好古风尚的蔓延,也带动了民间窑场产品设计的改变,如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贯耳瓶、觚式瓶等仿古瓷器也成为民用产品的一部分。炉是用于焚香的器皿,瓶、壶多用于插花。

宋代瓷器模仿铜器的造型和装饰是带有普遍性的,五大名窑及民窑均烧制仿古瓷器,使用范围遍布大江南北。目前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宋代仿古瓷器的来源一是清宫旧藏,二是墓葬、遗址、窖藏出土的。

仿古瓷器的风尚一直延续到明清,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早在20 世纪40年代初就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崇尚文治,历届君王都酷爱文化艺术,尤其是宋徽宗、宋高宗,更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好古尚古之风自宫廷开始,逐步蔓延至民间,仿古瓷器成为宋代瓷器中独具特色的一类。

(作者为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2022-09-15 杨桂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994.html 1 宋代五大名窑及复古风尚 30,9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