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观点集锦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16日   第 08 版)

职业教育本身要有一套对准农村农业的长远规划和实践方略,着眼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抓好自身现代化需要,在提升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等文化经济效能上发力。民族地区的特色地域风光、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等是没有办法被农户整体带走的,但又不能通过富人下乡、资本下乡的掏空式经济发展,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对准乡村特色,以增进内生动力为导向,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青觉

做好“三留守”群体的关护工作,需要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多创新。对于孤寡老人等类似特殊情况,要有专人专责落实兜底。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充分依托我国交通设施、网络通讯等新老基建水平高的优势,常态化开展远程医疗、流动医疗、远程教育等,提升对农村孤寡老人等留守人员的民生关护质量。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勇

要健全返乡人才扶持机制,通过与农业企业定向定岗合作、职业院校线上课程等方式,开展畜禽养殖、经果林种植、病虫害防治、农机维护、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针对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开展农业机器人操作、短视频制作、电商销售、农产品品控等新工种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产业工人。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原局长舒晓琴

目前农村地区金融资源较为薄弱,传统的“三农”金融服务还存在供给不足、种类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等问题,还不能满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要加大农业金融创新力度,找准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位,在创新农村投融资体系建设、拓宽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转变创新信贷支持理念、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及创新农村金融协同发展等方面着力推进。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总商会主席王冬胜

政府需要依法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依规规制农地流转市场制度: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系统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产权所有者);二是农地承包者深度参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农地承包权所有者);三是激活土地要素,推进“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助力产业兴旺;四是规范赋权的基础:清产核资;规范赋权的难点:不同类型资产产权设置、分配方案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

要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加强对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情况的督查督办,强化考核监督“指挥棒”作用与结果运用,不断增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用末端成效体现和检验责任落实、政策落实、举措落实和工作落实。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书记抓”,进一步树牢“书记抓”是党政一把手抓的意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三农”、抓“三农”,切实把“三农”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特别是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工作上下贯通、一抓到底。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原部长陈雷

近日到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调研,当地农户依托传统中药产业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当地政府和领导抓住了脱贫产业发展的主线,主动作为,聚焦发展中出现的关键问题,积极寻找科技和企业力量的支持,解决种植问题,开拓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持续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引领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谌爱东

更加重视党建引领和乡村人才服务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要研究制定适应乡村特点的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办法,落实落细落好五级书记抓数字乡村建设促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构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促乡村振兴的一揽子推进机制,形成助推支持数字乡村建设促乡村振兴的合力。要努力培育一批又一批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好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好职业、让农村成为乐业安居的好家园,使广大乡村民众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大潮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

(本报记者 包松娅整理)

2022-09-16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044.html 1 ▶▶▶观点集锦 31,044 /enpproperty-->